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每年的6一7月份, 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普降暴雨,引起水災。由于這時的降雨集中,雨量較大, 加上江河水位猛漲,稍有疏忽,就會使養魚池崩塌, 逃魚嚴重,造成損失。如何搞好魚池水災后的管理, 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是廣大養殖戶普遍關心的問題之一。 現結合我縣養殖戶的生產實踐,特提出以下幾點,供各地參考。
1. 抓緊整修池埂,排除隱患
暴雨期間,由于池埂長期浸泡水中,土壤結構松弛,稍有不慎,便會潰堤,所以, 水災后的首要任務是抓緊整修塘埂。對險埂要段應及時用硬土及碎石加固, 并嚴加夯實,不得滲漏,決不能存有僥幸心理, 魚池與外界已通連的水體,這時也要抓緊填塞,進、 排水口更要檢查,確保安全。窄埂、疏埂還要用新土加寬加固, 不能掉以輕心。
2. 因地制宜,采取災后的補救措施
逃魚嚴重的地塘,應抓緊補充魚種或套養夏花, 不能讓水體荒蕪。其它苗種便于解決的也可放養。 若苗種一時難以解決的,也可種植水生經濟作物, 進行災后補救。投放的苗種,可以到外地購買, 也可以在天然水體中捕撈或收購。投放時, 應根據逃魚的多少及塘口的情況,選擇放養品種,確定增補數量, 做到放養的苗種既能利用水體的有效空間,又能使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3. 合理施肥,盡快培肥水質
水災過后,由于雨水和稀釋,養魚池水質一般偏瘦,營養普遍不足,浮游生物繁殖緩慢, 應盡快加強施肥,培育浮游生物。可用碳銨(3-4kg/667m2)或尿素(2-3 KG/667M2)潑灑水體,改變水質。磷肥來源較方便的,可用過磷酸鈣等施人水中,用量為每667M2 5 KG 左右。若池水比較混濁,泥沙含量較大, 影響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可用明礬或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澄清水體。
4. 加強投喂,確保魚類的餌料供應
水災過后,雨期已經結束,伏季即將到來, 池中水溫比較適合魚類的生長,魚類食欲較大, 應保證吃食性魚類的餌料供應。餌料應新鮮、適口, 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每天增加投餌次數,并增加投喂總量, 確保魚類有餌可吃。投餌量應以攝食情況及池魚總量而定, 一般以攝食后2小時略有剩余為宜。餌料的種類應精粗結合,合理搭配。
5. 注意防治魚病
暴雨期間,洪水橫流,水體污濁, 病菌及微生物隨水流動,容易傳播。水災后, 除水體采取正常的凈化措施外,還要用漂白粉、強氯精等藥物消毒水體, 殺滅細菌,并交替使用敵百蟲、硫酸銅等藥全池潑灑, 防止魚類寄生蟲病的發生。補放的魚種,無論來源何處, 都要用食鹽水、孔雀石綠溶液等洗浴3-5 Min,不讓魚種帶病人池。投喂餌料時,應不定期地用痢特靈、磺胺胍、 生蒜頭等拌餌投喂,防止魚病的發生。已發生魚病的池塘,應盡快查找原因,對癥下藥,排除致病因素。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