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渾河里突然冒出好幾萬條魚,都浮到水面上來了!”10月19日有讀者反映,近日在渾河汪家休閑廣場段的河水里有大大小小各種魚類爭相“露頭”,引來附近很多居民競相捕撈。
記者一大早趕到汪家休閑廣場時,渾河水面上正密密麻麻浮滿了魚苗兒,距岸邊三四米范圍內的魚密度尤其大,幾乎疊成摞兒。渾河岸邊早已聚滿了居民。他們每人手里執一根長竹竿和網兜組成的簡易漁網,不時撈上來幾條小魚。這些魚大多是1寸來長的“川丁”,還有一指來長的鲇魚、黑魚、鯽魚……魚明顯不精神,像喝醉了似的在一個地方打晃,毫不畏人。這讓人們在河里打魚像在碗里喝湯一樣容易。
“五天前就這樣了,前兩天還能撈到一尺多長的胖頭魚!”一位李大爺腳邊的水桶里已裝了二三十斤魚,這是一個小時內的收獲。“以前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情況,不知道魚是怎么來的。這些魚早上浮在水面,不到中午就會死很多。”記者發現,不僅此處,近300米的渾河沿岸都漂浮大量死魚,心中不禁驚疑。
記者咨詢了遼寧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劉明玉。劉教授說,魚的這種行為叫“浮頭”,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即生活污水中有機物分解吸收大量氧氣,或者工業污水中氮、磷含量過多使水中缺氧,造成魚從水底浮上水面,并顯得精神頭不足。劉教授還解釋說,在夏天要下雨之前魚也會這樣,而發生在秋季則多半是因為河水有污染。根據劉教授的解釋,記者致電附近污水處理廠所屬的沈陽市水務集團,一名姓李的工作人員表示,廢水的處理不會有問題。她說:“何況在排污口外設有一個澄清池,我們養在里面的魚現在還都好好的呢!”那么,污染源到底在哪里?渾河里的魚是否還會繼續死亡?我們將努力找出答案。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