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塘角魚,又叫塘虱魚、胡子鯰,是我國南方淡水經濟魚類之一。由于塘角魚肉多、刺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受到人們的喜愛。夏、秋兩季是本地塘角魚繁殖季節。下面給大家介紹塘角魚的人工繁殖方法。
一、親魚性別和成熟程度鑒定
親魚就是用來繁殖魚苗的種魚。親魚來源野生或自養均可。塘角魚一齡可成熟,體重100-150克。成熟的雌魚腹部膨大,卵巢輪廓明顯,生殖孔圓鈍紅腫,輕壓腹部有卵粒流出。成熟的雄魚生殖孔較尖,不紅腫,末端有一黑點,體表粗,體色較深。
二、催產劑及其用量
1、用于塘角魚催產的激素有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魚類腦下垂體。據實踐,每尾親魚(125克)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600-1000國際單位或每尾用鯉垂體1-2粒(體重500克左右的鯉魚腦下垂體)。對成熟塘角魚催產都有較好的效果。
2、注射液的配制:注射時將激素用生理鹽水或蒸餾水溶液,注射溶液控制在1毫升以內。若采用魚類腦下垂體,應先將所需數量的新鮮垂體放入缽中,研細,加少許0.7%的生理鹽水使成懸液,吸入注射器中備用。(0.7%生理鹽水的配制,用1000毫升冷開水溶解7克普通食鹽便可)。
3、注射部位:可注射胸鰭基部或背鰭肌肉(離背鰭前端1厘米左右兩側均可),二者效果相同,一般以后者為好。
對塘角魚催產可以一次注射,也可以兩次注射,兩者都能獲得滿意的效果,而兩次注射效果較穩定。
4、注射時間,應根據天氣、水溫和工作方便靈活掌握。如采用兩次注射,一般中午注射第一針,傍晚注射第二針,第二天上午可產卵。
三、產卵孵化
塘角魚的卵為米黃色粘性卵。產卵池可用水泥池,水缸、木盆、土坑等。產卵池和孵化池內壁鋪塑料薄膜,水深保持10厘米以上50厘米以下,放上魚巢都可供產卵,魚巢采用假水仙,假水仙須根要通爽,不要有泥漿粘附,用時將莖葉剪去,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可預防水霉病發生。每池放一組(一雌一雄),上面加蓋防逃,一般用竹片紡織做蓋。
親魚產卵后,即將親魚撈出,讓受精卵留在產卵池,用微流水進行孵化。據實踐,采用塘角魚受精卵脫精孵化,脫粒劑用滑石粉。每萬粒卵用滑石粉10克,把受精卵用水翻滾漸漸加入滑石粉,則可脫粒。脫粒后的受精卵可放在孵化缸上(寬口水缸均可)進行孵化。采用家庭養魚汽泵,在孵化缸內放入有沙濾心的噴氣頭,加速空氣中氧氣溶解于水,使受精卵能正常發育,若水溫在25-27℃,48-72小時可孵出小魚。
塘角魚是分批產卵的,125克的親魚可產卵1000-4000粒。產后親魚精養40天左右可進行第二次產卵。魚苗孵出后4-5天,魚苗長0.5厘米,卵黃逐漸消失后就會吃東西,這時可投喂一些熟蛋黃,把魚苗移入培育池培育。
四、魚苗培育
用水泥池或小池塘培育,小池塘培育成活率較高。小池塘面積約20平方米,水深保持10-20厘米為宜,在魚苗下塘前一個星期先鏟除塘邊雜草,每塘用茶麩2.5公斤、石灰1.5公斤清塘,殺死塘內的蟲害,待毒性消失后才放魚苗,每立方米水可放魚苗500尾,魚苗下塘后以投放動物性飼料為主,如水蚤、蠶蛹粉,并潑一些無鹽動物血如豬血、三鳥血或浸溶花生麩。水質保持青綠色為宜。為了防止太陽直曬,可在魚苗塘上放一些假水仙遮蔭。魚苗和成魚階段,可用松針(松毛)制成粉,作為飼料添加劑,比例占3%-5%,以減少魚病,增長食欲。
魚苗下塘后10天可長到1厘米以上,20天可長到2-2.5厘米,30天可長到3.5-4厘米,這時可捕起,供給家庭養魚池養成商品魚出售。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