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年以來,我國最大的大黃魚網箱養殖基地閩東的不少老養
殖戶開始退出海面,堅持下來的不少人也惶惶不安,擔心血本無歸不敢增加投入,且隨時準備改換門庭。大黃魚養殖面臨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網箱布局不夠合理。在發展海上養殖業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和合理布局,大黃魚養殖網箱發展呈無序、無度、盲目狀態。成千上萬的大黃魚養殖網箱連片設置,密集于某一水域,通道少而窄,造成水流不暢,大量污物、淤泥日積月累,致使“海底上升”,低潮時,有些海區的網箱箱底還經常“觸底”,海水交換率小,海水水質惡化,死魚事件不斷發生,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二是日常管理不夠規范。養殖戶把大量的殘餌殘渣,生活污水、垃圾甚至病、死魚直接丟棄到海區,造成局部水體水質惡化,水體中各種有害物質濃度高,病原體數量多,一些原只在池塘等靜水環境中出現的車輪蟲病、刺激隱核蟲病等寄生蟲病,現在卻在海區網箱中流行。
三是病害防治體系不健全,缺乏魚病防治專業的人才,在魚病診斷中常因誤診而發生大黃魚醫療死亡事故,或因用藥不當而貽誤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四是苗種質量下降。由于近親繁殖,大黃魚魚種質量退化,除個體趨小,性早熟致死外,抗病力明顯下降。同時,過早超劑量使用高效抗菌素,造成大黃魚網箱養殖期間病害防治十分困難。
五是市場疲軟,價格下跌。隨著大黃魚養殖規模的迅速擴張,大黃魚的魚苗和成魚價格逐步下跌,而飼料的價格卻節節攀升。
目前,大黃魚每公斤售價僅30-35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20元左右,加上許多漁民為養殖大黃魚傾注了所有資金,甚至不惜借高利貸,成本付出較高,魚價一降,幾近白干。
針對上述情況,有關專家提出,政府部門應及早采取對策,包括加強對海區網箱設置的統一規劃,對分布過密的漁排要趕快調整疏散;強化對海區網箱養殖的行政管理力度,組建海區環衛隊,配備環保專用船,每日定時巡回收集垃圾與病、死魚等,集中后分類處理;幫助養殖戶改變單一養殖大黃魚的舊模式,推廣以大黃魚養殖為主,科學、合理地間養、輪養其他魚、貝、藻類,促進海區生態的良性循環;加快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網絡建設步伐,對水產專業人員進行病害防治技術培訓,組建大黃魚病害防治專業隊伍;加快大黃魚種質的提純復狀,利用遠親交配以保存大黃魚優良性狀,開展大黃魚基因工程項目的技術攻關,培育優良品種;擴大大黃魚養殖的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使大黃魚的養殖朝著養殖戶利潤趨低、趨穩,市場價格降到消費者能夠接受的良性方向發展等。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