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草魚作為養殖普遍且市場和效益均比較理想的常規魚類品種,由于其病害多、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常規養殖病害損失要在30%左右,所以科學控制草魚養殖發病,對提高養殖成活率,減少損失,增加效益尤為重要。
1、清塘消毒要徹底。池底淤泥不能超過10公分;冬季塘(庫)底最好有半個月以上的干曬;
2、魚種入塘(庫)前,使用滅活疫苗對魚種進行浸泡或注射,預防危害最大的草魚出血病的發生。
3、嚴把投飼關。精養塘(庫)除投喂草類飼料外,須投喂部分蛋白含量在20-25%的精飼料,尤其在魚病多發和高溫季節,要減少草料投喂。精飼料最好投喂膨化顆粒飼料。因為膨化料易攝食、不污染水質,而且在高溫膨化過程中已將一些有毒、有害物質消除,魚攝食后不宜感染疾病。
4、注意進行水質調控和消毒。每月換水2次,并對水體進行藥物消毒;每隔15天使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1次,控制水中氨氮和亞硝酸鹽含量,保持水體“清、新、爽”。另外,每隔10天對食臺(場)進行懸掛藥袋消毒處理。
5、定期投喂藥餌。每隔7-10天,投喂藥餌1次;如有發病,則須連續投喂3-5天,直至病愈為止。
6、草類飼料投喂前,必須用1-2ppm漂白粉或10%左右的食鹽水潑灑消毒。未吃完的草料必須及時撈出,防止污染水質。
7、選用大規格魚種養殖。放養300-400克/尾的大規格魚種,既能提高魚體對病害的抵抗力,還可以使成魚養殖期縮短為100-120天,避開草魚發病高峰期。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