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產地環境要求:
1、池塘選擇與底質要求:鰻池面積為5-15畝,水深1.5-2.0m,池塘底泥厚度10cm左右,坡比為1:1.5-2。池塘底質應無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無大型植物碎屑和動物尸體,無異色異味,結構為自然結構。總之,池塘底質及周邊土壤環境應符合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標準(GB/T18407.4—2001)。
2、水源與水質要求:水源充足,水質清新,排灌方便,進排水系統分開,水質符合國家淡水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
二、投苗前準備:
1、池塘清整:投苗前20天應排干池水,深挖淤泥,排除污物。加高、加固塘埂,使之不滲水漏水,常年水深能保持2m,土池底應向排水排污口處傾斜。
2、池塘消毒:清整后的池塘應及時畝用生石灰1OO-150kg化水后均勻全池潑灑或用20mg/L漂白粉全池潑灑消毒,并讓其瀑曬10天以上,消毒15天后便可進水投苗。
三、鰻種投放
1、鰻種質量:50尾/kg之前鰻種均應在控溫條件下養殖,待外界水溫在18℃以上時(4月中旬左右)轉入土池養殖。放養的鰻種應選擇體格健壯,無病無傷,游動活潑,搶食能力強,肌膚豐潤鰻種進行放養。投放前應用20ppm高錳酸鉀浸泡消毒15分鐘后,放入池塘養殖。
2、放養時間:一般為每年4月中旬下旬至5月底放養。
3、放養密度:一般畝放養規格在50尾/kg以內的鰻種2500-3000尾,同時畝放養尾重0.25-0.5kg的鰱、鳙(鰱:鳙為3:1)魚50-80尾。
四、飼養管理
1、飼料與飼料投喂:養殖鰻魚應選用鰻魚專用配合飼料,且應符合NY5072和SC1004的規定,在飼料中添加的藥物應符合《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定》。投喂飼料應堅持“四定”的原則,養殖前期日投餌量占體重的6-8%,養殖后期日投餌量占體重的2-4%。
2、水質管理: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鰻魚健康生長及出口品質,因此水質的管理是整個土池鰻魚無公害養殖的關鍵。每天要進行pH值、水溫、溶解氧、透明度、氨氮總量測量和記錄,并應經常調節水質。
五、鰻病防治
1、鰻病的預防:為了防止和減少鰻魚病害發生,首先應加強飼養管理、改善水質、增強鰻魚體質,其次應開展藥物預防。養殖前后期是寄生蟲感染期,每月可用0.3-0.4ppm晶體敵百蟲潑灑2-3次,防止寄生蟲病發生;養殖中期(6-9月)是細菌病毒病易發季節,可每隔15天用30千克/畝.米生石灰化水或1ppm漂白粉溶液全池潑灑一次,并定期在鰻魚飼料中按每10千克飼料添加1g大蒜素藥物預防腸炎病。
2、鰻病的防治:鰻魚病害防治藥物的使用應堅持高效低毒的原則,符合農業部發布的《出口鰻魚養殖用藥規定》,嚴禁使用農業部發布的《出口鰻魚養殖禁用獸藥品種目錄》中藥品,藥物使用方法應嚴格按照農業部頒布的《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1-2002)。
六、日常管理土池養鰻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范圍很廣,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1、日常值班要定時巡池,注意觀察鰻魚活動情況,特別要了解鰻魚的攝食情況,根據攝食情況及時調整日投餌量,食畢及時清理食臺,保持食臺清潔衛生
2、及時撈除死鰻,清除雜草、雜物,發現病鰻立即檢查病因及時治療。
3、要注意觀測水質情況,特別是雨天,悶熱天夜間要加強巡塘,觀察增氧機的運轉情況。
4、做好日常各項記錄工作,記錄當天水質、氣候、投餌、消毒、防病、治病及其它各項情況。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