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養黃鱔要成功,優質苗種是前提。因此,在挑選優質野生鱔苗時應注意以下十點。
一、鱔苗大小規格要適宜 一般情況下,人工養殖時間為5~6個月,增重倍數為2~4倍,年底銷售時只有規格在100g以上的個體才能賣到較高的價格。所以,4~5月放養的苗種體重應該在30g以上。
二、盡量選擇籠捕苗 黃鱔苗種有人工繁育和自然捕獲兩種來源,人工繁育苗的數量目前極少,人工養殖所需的鱔苗以自然捕獲為主。自然水域中捕獲方法主要有籠捕、電捕、針釣、藥捕、針叉、竹夾和徒手捕捉等,其中籠捕苗種的成活率最高,因此,挑選野生鱔苗應盡量選擇籠捕的個體。
三、苗種的品質要優良 黃鱔常見品種有:深黃大斑鱔,該鱔個體肥壯,體色深黃,背部和兩側分布有褐色大斑,大斑從體前端至體后端在背部和兩側連接成數條斑線。土紅大斑鱔,體色土紅,尤以兩側較明顯。淺黃細斑鱔,體色淺黃,斑點細密不明顯,幾乎無斑線。青灰細斑鱔,體色青灰,身體上有細點狀褐色斑點,但沒有形成斑線。實踐證明,前兩種黃鱔是人工養殖的首選品種。
四、鱔苗應無病蟲害 鱔苗常見的4種疾病是腐皮病、水霉病、體內寄生蟲病、腸炎病。凡患有上述疾病的鱔苗應剔除。
五、鱔苗體表應無傷 外傷有口中帶血有針眼、頭部皮膚擦傷、腹部皮膚磨傷、身體有針叉眼等常見癥狀。如將黃鱔倒入3%~5%的食鹽水溶液中,受傷個體會立即躥跳起來,這類黃鱔也應該在淘汰之列。
六、鱔苗要硬朗有力 手抓健康黃鱔時感覺鱔體硬朗并有較大的掙逃力量;手抓時柔軟無力、頭尾下垂的黃鱔為不健康的黃鱔,也應該在淘汰之列。
七、鱔苗的黏液要正常 病傷和中毒黃鱔的全身或局部黏液脫落或減少,手抓無光滑感或光滑感不強或黏液明顯脫落,這類黃鱔也應該在淘汰之列。
八、鱔苗要靈活敏感 將黃鱔倒入盛有淺水的瓷盆中,健康鱔游姿正常,稍遇干擾,整盆黃鱔就會因突然受驚抖動而發出“嗖、嗖”的響水聲。那些易浮頭、肚皮朝上的不活潑個體應該剔除。
九、暫養時間要短 從捕鱔戶手中收購苗種,暫養的時間不宜超過3天,最好當天捕獲的鱔苗能當天收購過來并進行投放。
十、不宜購買轉手次數過多的鱔苗 收購用于養殖的苗種應盡可能親自到捕鱔戶手中挑選,不宜收購經過多道販賣轉手的鱔苗,否則鱔苗質量就難以得到保證。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