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水產珍品河鰻肉鮮味美,營養成份含量高,富有經濟價值,是一種世界性的養殖魚類。養殖業特別發達的日本,鰻魚年產量達200萬噸,占世界產量的一半。
河鰻是一種淡水生長、海水繁殖的洄游性魚類。它們在淡水里生活5年~8年開始性成熟,在生殖器官里,分泌出一種激素,刺激它們產生產卵洄游要求,每當風雨夜,性成熟的雌鰻沿著江河入海,一旦發現入海處被阻塞,它們會成群結隊另找出口,產卵和孵化都在400米~500米的深水中,其溫度為16℃~17℃。母鰻在產卵期不攝食,一尾雌鰻可產卵700萬~1300萬粒。產卵結束后,雌鰻的產卵洄游旅行便告終止,也就意味著雌鰻死亡在海水中。從卵子孵化出來的幼鰻苗,呈銀須狀,主要攝食浮游動物,長大后則食水生昆蟲,也捕食小魚小蝦。白天在30米水層,晚間在表面活動,在海洋中可能是經過一年的漂流生活,被海水沖流到陸地的沿海海岸,在江河閘口附近,變成細長而透明的幼鰻。
從每年12月到次年5月幼鰻成群溯河進入淡水,大部分地區一月下旬到三月上旬溯河量最大。鰻苗溯河在夜間,即日落開始活動,趁漲潮時溯河,到溯河后期的五月,鰻苗色素增加,由白變黑,變成黑苗。在五月后期捕撈的鰻苗,仍混有白苗,但黑苗占多數。六月份是黑苗溯河的季節,黑苗從七月下旬到八月份溯河漸減少,直至秋季仍有小量幼鰻溯河。
剛溯河的透明鰻苗,全長4.6厘米~6.6厘米,體重0.15克,幼苗白天潛入海底沙泥中,夜間游向江河,當環境適宜時,就溯流而上,進入江河。鰻苗對淡水非常敏感,在汛期受到淡水刺激,大批涌向咸淡水交界江河口的水閘附近,引成捕撈汛期,漁民們下綱捕撈。
鰻苗在有淡水沖流的地方大量集中,它們喜弱光怕強光,上溯量晚上比白天多,尤其以日落后2小時~4小時為最多。鰻苗溯河量與潮水關系密切,大潮比小潮多,漲潮比退潮多。苗隨漲而增多,以潮漲到七八成至滿潮為最多,退潮逐漸減少。鰻苗溯河以無風微風為好,大風影響上溯和捕撈。在淡水流量大的閘口,鰻苗溯量亦大。溯河與溫度也有關系,溯河最適溫度為14℃,水溫在10℃以下時溯河量少,溫度在6℃以下鰻苗就潛伏在海底。能掌握鰻苗洄游規律,鰻苗是能夠捕到的。目前鰻苗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鰻苗價格與黃金一樣昂貴,捕撈鰻苗是為國家創外匯又是漁民走向富裕的一條道路。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