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池塘條件
1、面積 一般3-5畝,以東西向為宜。池塘深度1.2-1.5米,保持水深0.8-1.2米。池塘建筑要求不塌、不滲、不漏,池埂與池底建成近直角形。池埂頂用薄預制塊或其它材料蓋頂并向水面伸出15厘米,防止甲魚逃跑。
2、底質 要求塘底為壤土,池塘建成后要挖松全部塘底泥土15-20厘米深。
3、水源 水源水質要清淅無污染,pH值6.0-8.0,可引用河水、泉水或水庫水。但如使用泉水或水庫底層水,最好先將水源引入曝氣池,增加溫度和溶氧,然后再導入甲魚池中。
4、進排水系統 各池要設立獨立的進水和排水管,進水管要用密眼網罩信,防止水蛇、野雜魚和水生昆蟲等入內。排水管要設中、低水位管,以方便換排底水和控制水位。
5、食臺和曬臺 每個池子建立食臺2-3個,用木板或水泥預制板建成,露出水面5-8厘米;方便水上投飼和攝食。為了甲魚曬背和休息需要,每個池子要建5-6個曬臺,用木板或竹片制成,每個曬臺面積2-4米2,分散于池子中。
二、清塘消毒
池塘中保持淤泥5-8厘米厚,然后每畝用生石灰80-100千克干法消毒,第二天再用耙子耙一次,以求消毒徹底,并將未溶化的石灰石撿出池塘,消毒過后3-4天即可注水。
三、培肥水質
甲魚苗下塘時喜歡水質呈現一定顏色,透明度不宜過大,有安全感。因此,放苗前每畝水體施用發酵的有機肥200-300千克或無機復合肥10-15千克,使水體變為嫩綠色、黃綠色或茶褐色,甲魚苗下塘后有安全感和防止真菌病暴發。
四、苗種放養
1、苗種質量 要求體表有光澤,翻身和行動活潑,無傷、殘、蟲、病。
2、放養密度 畝放養規格為100-150克/只的稚幼鱉1000-1200只。
3、放養時間 每年4月下旬至10月中旬。
4、苗種消毒 苗種下塘前由于搬運受傷或可能攜帶病菌,需進行消毒處理。一般用3%-5%食鹽水浸洗甲魚苗15分鐘,以殺死體表寄生蟲和病菌。消毒后的水不要倒入池中。
五、投飼
甲魚下塘后第二天即可開始投喂飼料。飼料可用甲魚專用料,也可自己購買魚粉、&-淀粉等原料自己配制,或者直接投喂小魚、螺螄、雞肝等動物性鮮活飼料。不管投喂何種飼料,都不得往飼料中添加任何激素、促生長素或抗生素?稍陲暳现刑砑3%的魚油或植物油及微量魚用多種維生素和新鮮蔬菜、瓜果漿汁。飼料要做成軟顆粒狀或團餅狀。投喂要遵守“四定”原則:①定時,每天早上7-8時和傍晚6-7時各投喂一次。因甲魚喜愛吃夜食,故傍晚投喂量應占日投喂量的60%。②定量,按甲魚體重的3%左右(剛下池一個月內按5%,水溫15-20℃時按1%-2%)投飼,以甲魚在1小時內吃完為宜,并根據攝食情況和天氣變化酌量增減。③定質,新投飼料必須保證新鮮不變質,特別是高溫季節要注意飼料變質,如必現有異味應立即停喂舊料改換新鮮料。④定位,飼料須投在食臺上,不得滿地遍撒,以免造成浪費和污染水質。
六、日常管理
1、水質管理
⑴定期潑灑生石灰及生物制劑,每隔15天潑灑一次生石灰乳,用量為30克/米3。定期潑灑光合細菌或EM露,畝用量1-3千克,能有效降低水體中氨氮含量和抑制有害微生物繁衍,潑灑光合細菌或EM露時,應避開池水消毒時間。
⑵種植水葫蘆。池中種植的水葫蘆,以不超過水面1/3為宜,用繩子或竹竿圈養,不要散亂于滿池。否則易過度繁殖影響水體的光合作用。水葫蘆還可起到為甲魚防暑降溫、隱蔽和作魚飼料的作用。
2、食臺消毒 每天投飼前應小心清除掉殘存剩飼,并用水沖冼干凈后再投放新鮮飼料。每隔5-7分別用強氯精或二氧化氯潑灑一次食臺進行消毒。
3、魚種放養 畝放養規格為100克/尾的花鰱100尾、鳊魚20尾、25-50克/尾的鯉魚100尾、彭澤鯽100尾,不需另外投飼,可年產鮮魚150千克左右,魚種下池前要用3%-5%食鹽水浸浴10-15分鐘消毒。
4、注換水 每隔5-7天加注水一次(高溫季節每3天1次),每次注水15厘米左右。注水前先通過底管排出舊底水15厘米,保持常年水位1米即可(春季氣溫低,水位可降至0.8米)。
5、防病 平時每隔12-15天用30克/米3生石灰或0.3-0.5克/米3強氯精、三氧化氯交替使用消毒水質。另外,按每千克飼料加入大蒜素10克制成藥餌,每隔12天連喂3天,可起到防病作用。注意,防病不能用抗生素投飼,否則易產生抗藥性和藥物殘留。
七、捕撈
1、成魚捕撈 每年10月中下旬應干池將池中魚類全池捕撈干凈,否則會影響甲魚自然越冬。
2、甲魚捕撈 經過14-18個月自然越冬養殖,甲魚成活率約90%-92%,平均規格達500克/只時即可上市銷售。捕撈前10-12天應停用任何藥物。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