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幾年來,隨著黃鱔人工養殖的迅猛發展,大規格黃鱔苗種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為此,筆者特介紹4種培育鱔苗的方法,供黃鱔養殖戶們參考。
肥料培育法 利用經過漚熟的人畜糞培育天然活餌,供鱔苗攝食。從鱔苗入池前二三天起,每天往池里施腐熟的糞肥1次,每次每平方米水面施150~200克。或每平方米水面用人糞尿80~100克,濾去糞渣后加水稀釋,全池均勻潑灑。此法的缺點是:肥料在池中腐爛分解,容易污染水質而導致池水缺氧,故應加強水質調節及管理。
飼料培育法 投喂的飼料宜選用豆漿,因為豆漿營養豐富,鱔苗吃剩的豆漿又可直接肥水,能使池水變肥且保持池水穩定。將黃豆1.2~1.5公斤,用25℃溫水浸泡5~7小時,再加水20~25公斤,磨成漿。再將磨好的漿汁用榨漿袋榨出豆渣,取汁潑灑。豆漿要現磨現潑,全池均勻潑灑,做到“細如霧、勻如雨”,且少量多餐。豆漿培育鱔苗,一般耗料多,成本高。根據鱔苗入池的頭幾天缺少富含營養活餌的狀況,為取長補短,可采取與餌料培育相結合的方法。即鱔苗入池前5~7天,每平方米水面施糞肥10~15克,培育天然餌料。鱔苗入池后幾天,每平方米水面每天潑豆漿5~10克,彌補天然餌料的不足。以后每平方米水面施肥料10~15克,每隔3~5天施1次。如鱔苗入池后水質不肥,餌料不足,可多喂些豆漿。池水較肥時,則停止潑灑豆漿。若遇陰天、氣溫較低,肥料分解較慢時,應適當多喂些飼料。
大草培育法 在鱔苗入池前5天,每平方米按配比將150~200克大草(無毒無害的魚用飼草)、10~15克生石灰投入淤泥之中,接著鋪放10厘米厚的大草,草上撒約3厘米厚的生石灰,然后2~3天翻動1次,并將殘渣及時清出池外。鱔苗入池后,應根據水質情況適時在池角堆放大草,保持池水適當肥度。
草漿培育法 采用草漿培育鱔苗,不僅取料方便,而且能節約大量精料,降低生產成本。方法是:利用易于消化的水草,如水花生、水浮蓮等,打成漿后加入占鮮草重3%的食鹽,放置8~12小時便可全池潑灑飼喂鱔苗。草漿打得越細越好,加食鹽的目的是為了去掉水花生中的皂甙,不加食鹽鱔苗將不攝食。
不論采取哪種培育方法,均要根據池水肥瘦、天氣好壞及鱔苗的活動情況,靈活掌握投餌施肥的數量和次數。隨著鱔苗漸漸長大,可適當增喂一些豆餅粉或細米糠等。同時,可在池內適當放些浮萍或水浮蓮。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