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特征
1.1魚類急性化學中毒死亡是由于有毒化學物質排人漁業水域造成水體毒物的高濃度和高毒性所致,因而急性化學中毒死魚具有很強的突發性,沒有任何前兆,魚會在短期內大批急性死亡,死亡速率很高。
1.2化學中毒死魚一年四季每時每刻都有可能發生,與氣溫、水溫關系不大,而與有毒化學物質排人漁業水體的時間相關,因此發生的時間和季節是不確定的。
1.3同一品種的魚,個體小的低齡魚特別是仔魚和稚魚對于毒物比個體大的成魚敏感,抗性差,因而容易死亡,具體表現在化學中毒時小魚比大魚先死,小魚的死亡比例比大魚高,耐毒性的魚類容易存活下來。
1.4巾毒初期多數毒物會使魚表現為跳躍、沖撞、上下翻滾、快速游動等行為,中毒后期時表現為乏力、失去平衡、奄奄一息、下沉死亡。
1.5化學中毒時魚的形態常會發生變化,有些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如重金屬中毒時,魚的鰓部受損害比較明顯,上皮細胞受損壞,甚至鰓葉全部脫落,整個鰓部往往由于腐蝕而潰爛掉,毛細血管中完全看不到紅血球。鰓部分泌大量粘液并形成許多絮狀沉積物,使魚鰓阻塞。水體常呈酸性,pH值小于6。水體中有許多死藻細胞或將死的藻細胞。黃磷中毒則魚的眼球突出,鱗片豎立。氰化物巾毒則鰓蓋鮮紅。余氯中毒則體色、鰓絲均發白。堿中毒則魚體表存在大量粘液等。
1.6中毒死魚是由于化學物質進入漁業水體造成水環境污染所致,一般來講這種污染的區域是有限的,嚴重污染的區域更是有限的,故化學中毒死魚是在有限范圍內,是孤立發生的,且不具備普遍性和流行性。
1.7化學中毒常會使魚體尤其是魚的鰓部附著一些污染物,并且常帶有某些物質特有的氣味,如石油、黃磷、農藥等都會附著于魚體和鰓部,并帶有異味。
1.8一般來講,化學中毒死魚的溶解氧、pH值、水體氣味和水色的改變,因化學物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酸堿污染死魚會使pH值改變;農藥污染死魚,水體中常帶有農藥的氣味等。
2措施
2.1立即向漁政監督部門舉報,由漁政監督部門到出事水域采集水樣,并送檢測部門化驗。同時向漁政監督部門反映有關情況。
2.2杜絕污染物繼續人塘。
2.3用水泵將塘中水換成新鮮水,并把死魚撈出過稱,汜錄在案,并得到漁政監督部門的認可。
2.4用增氧設備增氧,根據初步確定的引起中毒的化學物質,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施救,改善水質環境。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