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斑海馬和大海馬的養成,主要指將自幼魚池出池的體長6cm左右的幼海馬,培養到商品成海馬或留作繁殖的親海馬。有些地區海馬的養成還分為兩個階段。
自體長6cm養到體長10cm左右,為幼魚養殖。再自10cm左右的海馬養到性成熟為成魚養殖。但分段養殖的時間和體長范圍,各地并無嚴格一致的標準。
(一)養成設施養成池一般為室外水泥池,面積5- 20m,深0.8- 1.2m。建池時除安裝調光設施外,最好能利用潮汐漲落自動進排水。若無潮差納水條件,需備有機械提水設施。池上應有遮光裝置,以調節光線,防止烈日曝曬和水溫過高。
(二)魚種放養 體長6cm的幼魚,每立方米水體可放養500尾左右; 體長10cm,每立方米水體可放養150尾左右。至性成熟時,每立方米可保持30- 40尾。當天氣炎熱,水溫較高時可適當減少養殖密度。
(三)伺養管理
1.水溫調節海馬養成期的適宜水溫最好控制在20- 30℃,當水溫過高,海馬則煩燥不安而到處亂闖,影響攝食,甚至引起死亡。水溫降至11℃ ,海馬則沉底、停食,乃至死亡。炎熱季節可借助遮光、換水調節溫度,冬季應采取越冬措施。越冬方法,我國南方可在室外池以雙層塑料薄膜遮棚保溫越冬,也可移至室內越冬。北方越冬必須在室內,采取鍋爐蒸汽加溫、電加熱或地下熱源保溫等措施。
2.水質控制海馬對水質的要求較高,在養殖中要通過流水、換水等措施,使水質保持新鮮潔凈,透明度保持35cm左右。應防止浮游藻類過量繁殖。換水一般采用全換水,將海馬全部撈到預先準備好的近等溫的新水中。夏季每天換水1一2次。水溫低時可23天換水一次。但遇到下雨,池水鹽度過低,或出現食欲減退、浮頭、發聲、喘急、亂竄。沉臥或生氣泡、氣膘脹大等,要及時換水,或搬遷搶救,或遮蓋處理。換水時動作要既輕且快,并注意溫差不得超過2℃.海水換入前應經過沉淀,以降低渾濁度。
3.餌料及投喂 海馬的餌料應以活體餌料為主,鮮餌及其凍品可在經過馴化后投喂。
目前所用的餌料一般是從天然海區捕撈小型甲殼類動物,可選擇餌料豐富,操作方便,路程又近的水域,并根據海馬不同發育階段的攝食需要,選用合適的網具如拖網、撈網、推網、抄網等捕撈。海馬不同發育階段的餌料種類及捕撈網具大小如表2- 10。餌料的投喂次數,一般每天投2- 3次,成魚每天投喂2次即可。投餌一般在白天進行,以海馬能辨認食物才開始投喂,光線太弱則不宜投餌。每天的投餌量,可參照表2- 11。餌
料的投喂方法,可直接均勻投撒入池。
4.日常的檢查工作應經常觀測水溫和比重的變化。對海馬的生活狀況,也必須每天觀察,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幼魚期每周一次全面的生物學測定,成魚可每半月進行一次,據此可確定下階段的管養措施。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