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香魚是一種小規格的洄游性經濟魚類,有亞洲的日本、朝鮮半島,中國大陸及強灣地區均有分布。其肉質細嫩,有一種特殊的清香,有明朝就作為貢品上貢,許多旅居國外的華僑都有托人購買香魚干,以寄其思鄉之情,具有較廣闊的市場,從八十年代開始,由于工業的發展及人為的濫捕,造成天然香魚種群日益減少,目前已處于絕跡的狀態。香魚現已被國家列為二級保護動物,市場售價日益攀升。香魚人工繁殖的課題早已在七十年代就被列為水產重點攻關課題,直到九十年代后期,其工廠化人工育苗技術才逐步成熟,使香魚的規模化人工養殖成為可能。
一、香魚的市場
香魚一直被亞洲人民視為“魚中珍品”,特別是中國大陸、港臺地區及日本、東南亞更稱之為“淡水魚之王”。由于野生香魚資源有限,故市場價格較高,國內鮮活香魚收購價達100-140元/公斤,日本市場售價為1000-1500日元/公斤,加工成香魚干,每公斤可達1000元以上,香魚作為高檔的淡水魚十分受歡迎。在日本市場,香魚則是大眾化的消費,每年市場需要量大約為3-5萬噸。
二、香魚市場消費特點
香魚消費的黃金季節為5至8月,在日本市場7月份價格升至頂峰,8月份開始跌落,9月份以后跌至最低點,上市規格一般條重在65-150克之間,個體超過此規格或達不到,價格均有所下降,而且市場上對“大肚子魚”即性腺成熟魚也較為排斥,價格只及正常魚的三至五成。
三、香魚的養殖
香魚養殖目前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國臺灣及大陸地區。日本養殖總量為八千至一萬噸左右,臺灣養殖量在五千噸左右。日本養殖方式主要為人工繁育后進行放流,產量較不穩定,近兩年來,日本最大的天然繁殖場琵琶湖水源污染較嚴重,香魚產量銳減,目前也正在開展人工養殖方面的工作;臺流地區的養殖以高密度養殖的方式進行,產量較穩定,主要養殖區集中在臺南地區;在我國大陸,香魚的人工養殖也是近兩年來發展起來的,目前沿海各省均有些零星養殖,大多為小規格試養,其養殖主要集中于遼寧大連、丹東及福建的寧德地區、年產量一般不超兩千噸。近年來,國內市場香魚消費日益增長,加上日本及臺灣地區的市場缺口,市場缺額達兩萬噸左右,而我國沿海山區有許多適宜香魚養殖的場所,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我國香魚的養殖將會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四、發展香魚養殖的建議
1、香魚雖然是經濟價值很高的品種,但在養殖時間掌握上一定要符合其消費市場的需求。在日本及臺灣都在當年1-2月份投苗,5-6月份出售,以獲得最好的市場售價,而一旦到9月份以后,市場消費量下降,市場價格亦隨之下跌。
2、香魚養殖應盡量避免養至冬季,因為香魚性腺至10月份發育到高峰,體色、形態及肉質大幅度下降,這種香魚難以賣出好價格。
3、積極了解各方面信息,不能存塘惜售,今年有部分養殖戶就是因為不了解有關情況,將魚養至年底,導致香魚個體太大,品質下降而存塘,綜上所述,香魚養殖的發展在我國是有非常大的潛力,只要能做到科學養殖、靈活經營,就一定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