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羅非魚在我省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而鯽魚是我省目前最普遍的底層混養對象,但單產不高。許多養殖戶在羅非魚市場價格不斷下跌的過程中感到壓力很大,賺錢越來越難,但改養其它品種一時也不知從何著手。在這樣一種背景下,許多養殖戶在主養羅非魚的池塘中加大了鯽魚的放養密度,適當降低羅非魚的產量而增加了鯽魚的產量,使得總體效益有了較大的提高。最近幾年,廣州市白云區神山鎮、惠陽潼湖僑場牧場的養殖戶摸索出了一套全新的“羅非魚+豐產鯽” 池塘養殖模式,效果比較理想,現將他們的經驗介紹給廣大讀者。
一、養殖技術要求。
(一)、池塘條件 這種養殖模式對池塘無特殊要求,大小均可。水深要求能保持在1.5米以上,塘底淤泥最好在20厘米以下,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有條件的可配備增氧機,塘邊養鴨、養豬效果更佳。
(二)、魚種的選擇與放養 本養殖模式對兩種魚的魚種均有明確要求。羅非魚選擇雄性率在95%以上的純種奧尼魚(奧雜)或彩虹鯛(紅色羅非魚);豐產鯽要選擇真正純種的優質種苗,要求種苗體質健壯、無傷、色澤鮮亮,規格4—5厘米以上。奧雜可用過冬苗,也可用當年頭批新苗,豐產鯽用當年頭批新苗。魚種下塘時間宜早不宜遲,最好在月底之前放種。放養密度:奧雜1000-1200尾+豐產鯽500-600尾/畝。另適量混養大頭和池魚20-80尾/畝。
(三)、飼養管理
1、投飼:根據塘中有魚總量計算日投喂量,同時根據天氣、水質和魚的吃食情況適當調節。選擇新鮮、優質的羅非魚全價顆粒配合飼料,每天投喂2—3次。切實做到“四定”投飼(定點、定時、定質、定量)。
2、水質管理:經常觀察池塘水質水色的變化情況,高溫季節定期加注新水,必要時可用生石灰全塘潑灑改善水質。
(四)、起捕上市 奧雜比豐產鯽生長快,一般情況下冬季水溫顯著下降前(11月份以前)即可達1斤以上的上市規格,這時可以先將奧雜起捕上市,豐產鯽留在塘中繼續養至第二年魚種下塘前才起捕上市。即奧雜養殖周期6-8個月,豐產鯽養殖周期10-11個月。豐產鯽上市時規格一般情況下可達0.8-1.0市斤。奧雜起捕后可考慮改喂鯽魚專用配合飼料。
二、產量與效益分析。
在成本不變的前提下,本養殖模式與單養奧雜相比,產量有所下降(畝產1000斤左右),但豐產鯽的產量大大提高(畝產400斤左右),由于1斤以上的豐產鯽商品魚價格是奧雜的3倍左右,總體效益可提高30%左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養殖羅非魚的市場風險。
三、其它需要說明的問題。
(一)、有的養殖戶采用本模式后覺得還可以調整兩個品種的放養比例;甚至有人將二者的放養量顛倒過來,即豐產鯽放1000-1200尾+奧雜500-600尾/畝,試圖進一步提高豐產鯽的產量以增加效益。這樣做是否可行,還有待進一步的實踐去證明。
(二)、也有人采用輪捕輪放的方式進行養殖,即最初按本模式的放養量放足魚苗,當部分魚達上市規格后就及時捕撈上市,同時補充魚種下塘,一年之內輪捕輪放3—4次。這樣做充分利用了水體,增加了總體產量,又能做到均衡上市,值得借鑒。
(三)、本模式適合于我省幾乎所有的地區,無論家庭式的小規模養殖還是集約化養殖,均可采用。
(四)、采用本模式不宜再混養其它的底層魚類,特別是其它的鯉鯽魚類。否則一方面影響豐產鯽的生長,另一方面到來年的2—3月份可能誘發豐產鯽產卵。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