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防饑餓
成魚在生長旺季,攝食量大,應精粗結合,多投餌投料。以草、鯽、羅非魚等為主的魚塘,要投糠糟、麩皮、餅粕、豆渣等混合飼料及嫩草、植物莖葉等新鮮飼料。一般情況下,日投粗料占池魚總量的10%。
二、防缺肥
生長旺季的魚類需肥占全期應施肥的80%,因此每隔5~7天,畝施充分發酵的人畜糞60~100千克,施氮、磷化肥2~3千克。
三、防水溫過高
魚在適宜溫度為23~29℃,在高溫季節,為防水溫過高,必須及時灌新水,1米左右水層的魚塘,每天加灌十分之一的新水。
四、防缺氧
夏天,魚類耗氧量大,加之大量肥料及有機質的分解,極易引起缺氧。因此應安裝增氧機設備,在沒有增氧設備的地方,要按塘水10%的比例灌新水,同時輔以人工增氧。
五、防浮頭
由于天氣炎熱,氣壓降低,魚塘常出現魚類群集水面呼吸,這就是“浮頭”。要依據浮頭的原因和輕重,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如因投餌量大引起的浮頭,要及時增氧和加注新水,還要有畝用石灰6公斤或明礬2公斤或食鹽20公斤,溶解后潑灑;撈凈水中雜物、殘草、浮沫等。
六、防“反水”
反水又叫清水病,多發生在陰雨時間過長的沙底靜水池塘。本來是一池肥水,往往一夜之間變得“清澈見底”,盡管大量施肥,池水仍然肥不起來,主要原因是魚塘內蚤類、枝角類、橈足類等大型浮游動物多,大量攝食浮游植物, 加之雨天池水中增加新水量過大,對大型浮游動物生長、繁殖有利,破壞了池中的生態平衡,預防的有效方法是:增投鳙魚、羅非魚,控制浮游動物數量,用90%的晶體敵百蟲液潑灑;再結人事施肥,池水很快變肥。
七、防水質老化
由于溫度高,魚類生長快,水質易由微堿性變成酸性而老化,嚴重影響天然餌類的繁殖,降低光合使用,抑制魚類生長。應每隔半月,畝用生石灰20公斤, 溶解后全池均勻潑灑。
八、防病害
魚類生長旺季,也是魚病的多發季節,特別是腸炎、爛腮、水霉等病,發生較頻繁。每月用漂白粉全池潑灑一次,使塘水呈1ppm的濃度;在青飼料中摻拌漂白粉;將韭菜、大蒜搞爛,適量加入青飼料投喂;每畝用生石灰10~15公斤兌水潑灑。
九、防藻中毒
隨著水溫升高,藻類大量繁殖,到一定程度時,易被魚類誤食,造成死亡。必須及時用硫酸銅殺藻。
十、防逃
夏季暴風雨多,鮮水會使魚變得異常活躍,池水水位上升或暴滿,要及時提網繩,加強管理,發現問題及時搶救。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