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大口鯰俗稱河鯰,鯰巴郎,學名南方大口鯰。福建省主要產于閩江流域的各大溪河中。大口鯰屬兇猛的肉食性魚類,主要以江河中的野雜魚、蝦為食。水口電站水庫建成后,閩江河道變寬,水體增大,野雜魚、蝦增多,從而更加有利于大口鯰的繁衍生長。近年來,庫區野生苗種資源十分豐富。1999年以來,古田縣水口鎮庫區群眾采捕野生苗種進行網箱養殖,一個3米×3米×3米的網箱,放養尾重100克的魚種200~300尾,經半年多時間的飼養,尾重可增至1.5~2.5公斤,單產可達30~50公斤/米2,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現就主要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水域選擇
應選擇在向陽背風的深水庫灣安置網箱,一可避免枯水期網箱搭底,二是風浪小,減少魚群應激反應。上游有化肥廠、農藥廠、造紙廠等污染源的水域以及航道、碼頭附近水
域不宜選擇。
二、網箱結構
1.網箱材料:采用3×3聚乙烯結節網。
2.網箱規格:為帶箱蓋六面體封閉式雙層網箱。網箱長3米,寬3米,高3米,外網目4~5厘米,內網目3厘米。
3.網箱支架:由4根長3.5米,尾徑4厘米以上的帶皮毛竹制成3米×3米的四方形漂架。
4.投餌窗:采用40目篩絹縫制成長30厘米、直徑30厘米的圓筒式網袋,網袋上下端開口處各扎上一個由10號鐵線繞成直徑30厘米的圓圈,上端鐵線圈與網蓋中央圓孔縫接,下端鐵線圈伸人箱內自由沉入水下。水下有一個用60目篩絹與竹木框架制成的1米×1米的飼養臺,食料臺四邊各高6厘米,以防餌料漏失浪費。為防止網蓋沉入水中,可用直徑2厘米、長3.2米的竹竿橫架于毛竹支架上,把投餌窗上端鐵線圈吊洼于竹竿上,使其連同網蓋高離水面約5厘米。
5.網箱安裝:網箱安裝采用鋪繩固定法。每10個網箱為一組,由2根直徑2厘米的聚乙烯綱繩沿網箱兩邊支架結扎串聯為一排。每箱間距為1米,每排間距5米。每排兩端由錨繩拉直繃緊固定。鐵錨每只重10公斤;錨繩直徑3厘米,錨繩長度應大于水深的2.5倍。網箱應于魚種入箱前5~7天安裝下水,使網片附生藻類變得光滑,可防止魚種表皮磨擦損傷。
三、魚苗的放養
1.魚苗的采捕:應選用竹籠誘捕的魚種。芳用小絲網采捕.摘魚時應用小剪刀將網線剪斷,不可用手強拉。電捕的魚種不可選用。
2.投放密度:尾重50克的放養密度為50~70尾/米2,尾重100克的放養密度為25~35尾/米2。
3.魚種的消毒:采用4%~5%濃度的食鹽溶液進行浸浴,浸浴時間5~10分鐘。
四、飼喂方法
投喂的飼料主要依靠采捕、收購野雜魚。為方便攝食,在前期可將餌料魚絞成魚糜灑于投餌窗內,中后期,隨著大口鯰個體的增大則將餌料魚剁成適口的小魚塊投喂,規格較小的餌料魚可直接整條投喂。大口鯰攝食猛、食量大,日投餌量以魚體重量估算:當魚體尾重在250克以下時按30%投喂;當魚體尾重在500克以下時,按20%投喂;當魚體尾重在500克以上時,按10%投喂。日投餌次數為3次。根據大口鯰喜夜間捕食的習性,下午投喂量應占日投餌量的60%,以滿足大口鯰夜間攝食量大的要求。一般掌握投餌量在2小時左右吃完為宜。
五、日常管理
應堅持每天檢查網衣,如有破損及時修補。要及時洗刷網衣,消除垃圾污垢,避免網目堵塞,影響箱內外水體交換,防止缺氧。每天早上都要清洗飼料臺,同時,通過檢查飼料臺的剩餌情況來決定當天的投餌量。
養殖初期,由于個體間適應性強弱不同,生長速度差異較大,易出現大小兩極分化,為避免大吃小,在魚種入箱飼養15天后,應進行一次大小篩選分箱飼養。
六、病害防治
大口鯰為無鱗魚,對藥物較敏感。在網箱養殖過程應以預防為主。具體方法為飼料臺掛袋消毒:用編織小袋,每袋裝入150~250克的漂白粉懸掛于飼料臺上方,每箱掛一袋,藥溶完后再添加。定期潑灑生石灰:每隔半月,用25~30毫克/升濃度的生石灰兌水潑灑網箱四周,每次連續2~3天。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