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池塘清潔化生產和水產品質量建設已成為目前漁業發展首要任務。2002--2003年淮安市淮水特種水產養殖場承擔了江蘇省水產三項工程項目“半循環自凈式組合式養殖模式的應用及推廣”,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將池塘養殖與水稻種植組合裝配,進行池塘、稻田組合生態養殖魚鱉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技術原理
高產池塘養殖水體富營養化,需改良水質,而水稻種植需要施肥,所以可將主養銀鯽池塘與稻田配套,把池塘水排入稻田凈化。池塘養殖模式為在主養異育銀鯽池塘中套養少量野生或池塘培育鱉種,不投喂專門餌料,以螺螄、龍蝦等鮮活動物性餌料為主,以生物凈化(螺螄、水稻)或補水來控制池塘水質,在保持池塘常規魚產量穩定的基礎上,獲得一定產量的優質成鱉。把池塘養殖水體排入稻田凈化,利用水稻對氮肥的吸收是以氨氮、硝酸鹽的形式的原理,有機氮及有害物質經水稻吸收和大田曝氣后,池水達到淡水養殖水質標準,再循環入池中,水量不足可通過進水渠補充外源水。這樣池塘為稻田提供肥水,起到了施肥的作用,降低了稻田肥料成本,稻田凈化了池塘水體,避免肥水排放到其他環境造成污染,同時稻田凈化后的水體又循環入池塘,減少了外源水加換量,節約用水,又提高了鱉的品質。
2 主要技術
2.1 池塘條件
池塘以東西走向的長方形為宜,面積8--15畝,水深2 m左右,水質優良,池底平坦,不滲不漏。防逃墻選用石棉瓦或鈣塑板等,沿池埂四周埋設,墻高50cm,四角成弧形。
2.2 池塘的準備
排干池水,清除過多的淤泥,每畝用75--125 kg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放種前1周注入新水至60cm深。
2.3 養殖模式
以異育銀鯽為主養魚的魚鱉混養模式。
2.4 投放螺螄
清明節前每畝投放螺螄250--300kg,這時螺螄可以繁殖幼體,一方面用于凈化水體,另一方面為鱉提供活餌料。
2.5 放種
銀鯽15--20尾/kg,畝放40--50kg,鰱鳙8--10尾/kg,畝放20--25 kg,規格整齊,無傷無病,2月底前放養結束。鱉種為在常溫條件下,池塘培育的鱉種或野生鱉種,規格150—200 g/只,畝放 25--35只,在5月初放養。
2.6 飼養管理
異育銀鯽投喂配方飼料,日投喂量控制在池魚體重的3%左右,上午喂30%,下午喂70%。
2.7 水質管理
水稻種植前,池塘中的肥水可排放到渠中,換注入新水。水稻栽種后,池塘水主要排放到稻田中凈化,3--4天凈化后,水質符合淡水養殖水質標準后再循環入池塘,如池水不足,再行補充新水。一般7--10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占池水1/4。6--10月,每月全池潑灑生石灰1次,用量為10—15 mg/L,保持水質清新。
3 探討
(1)池塘與稻田既成為一個完整的循環系統,又是相對獨立體,保證了稻田對池塘水凈化作用。一旦發現情況,可隔斷池塘與稻田的循環途徑,使池塘、稻田各自成為一個小環境,避免水產養殖與稻田種植之間的一些矛盾。
(2)池塘養殖模式可以從魚鱉混養擴展到魚蝦混養、黑魚養殖、以魚為主的魚蟹混養等,凈化植物可以從水稻擴展到其他水生植物。
采集: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