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盛夏高溫季節是黃鱔養殖的關鍵時期。現就黃鱔盛夏養殖管理技術要點簡述如下。
控制水溫 水溫高于28℃時,黃鱔攝食量明顯下降,生長受到抑制。進入高溫季節,由于鱔池水位較淺,水溫很容易升至28℃,因此,盛夏季節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主要方法是:(1)種植或放養水生植物,品種有茭白、水葫蘆、浮萍等,但種植或放養的面積不得超過養殖池總面積1/3。(2)搭棚遮陽。搭架種植一些絲瓜、黃瓜、扁豆等爬蔓植物,遮陽面積占養殖池總面積2/3。(3)勤換水。時刻注意水溫,適時換加新水,使水位保持在20~25厘米,最好是每天換水1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4~1/3。
水質管理 鱔池水質要保持肥、嫩、活、爽。水色以淡褐色或嫩綠色為好,透明度為25厘米左右,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由于鱔池較淺,一般不要施用有機肥料,以免敗壞水質。
科學投喂 黃鱔以投喂蚯蚓、蠅蛆、螺螄、河蚌肉等鮮活飼料為佳。同時,兼投部分植物性食物,如麩皮和瓜果皮之類。盛夏投喂,一般以傍晚為宜,也可略微推遲。一般投喂量為在池鱔體重的6%~8%,鮮活飼料必須洗凈消毒后投喂。
日常管理 經常檢查進出水口的防逃網是否損壞,損壞后及時維修;防止雨水流入池中,黃鱔隨水逃逸;防止鳥、獸、蛇、鼠等敵害生物的侵害和防止農藥中毒。
疾病防治 (1)發燒病。由于黃鱔放養量大,鱔體表面分泌的黏液聚積發酵,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黃鱔焦躁不安,彼此纏繞擁擠,體溫急劇上升,鱔體發燒而死。防治方法:降低黃鱔密度,發病后立即更換新水。(2)昏迷病。此病在炎熱季節發病較多,發病時黃鱔呈昏迷狀態。
防治方法:先遮陽降溫,再將新鮮蚌肉切碎,撒入池內,具有一定療效。(3)梅花斑病。黃鱔背部出現黃豆或蠶豆大小的圓斑。防治方法:在池中放養一些癩蛤蟆;發病時,把癩蛤蟆頭皮剝開,用繩子系好,在池中反復拖幾次,1~2天后即可消除病癥。(4)感冒。由池水溫差太大引起,黃鱔得病后,器官機能失調,游動失常,嚴重時會死亡。防治方法:換水時注意水溫差不能太大,新水應先注入緩沖池,經過一段時間再換;每次換水量不超過池水量的1/3,并以細流水注入。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