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為幫助災區群眾盡快恢復生產,省海洋與漁業廳近日分別從省水產研究所和省水產技術推廣站抽派近20名技術人員,下鄉為養殖戶災后生產提供技術指導。
據了解,風災過后,萬寧、陵水、文昌、澄邁等市縣海水網箱出現魚不進食現象,并有少量死亡,南美白對蝦病害也時有發生,陸續有“紅體病”出現。面對突如其來的病害,有的養殖戶束手無策,急需技術指導。
為此,省海洋與漁業廳決定抽派技術跟蹤服務隊伍,兵分三路,趕赴災區開展科技救災工作。連日來,技術人員放棄國慶長假休息,不辭勞苦,先后深入陵水、萬寧、文昌、澄邁、臨高、儋州等市縣各水產養殖場,舉辦技術講座,根據各地實際,提出災后對蝦養殖、網箱養殖技術措施,編寫災后水產養殖技術通告,散發至各養殖點。為疫病防治提供技術咨詢,現場指導養殖戶恢復生產,真正把技術送到塘頭和池邊。
10月5日,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副站長許義江率有關技術人員赴萬寧市山根鎮橫山村委會富民對蝦養殖基地指導救災。該基地災后不同程度發生對蝦紅體病害,已有部分對蝦死亡。技術人員現場察看后,指導養殖戶陳勛民利用二氧化氯、碘消毒劑對水體進行消毒,并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1、免疫多糖、高效營養素等。之后,技術人員又趕赴東澳鎮新華村委會指導蝦農搞好災后病害防治。有關專家還深入萬寧市東澳鎮老爺海網箱養殖點及對蝦養殖基地進行技術指導。
據了解,目前技術服務隊已發放養殖技術及防病治病技術資料近1000份,各種技術通告近3000份。不少養殖戶還紛紛致電省水產研究所及技術推廣站,咨詢有關技術問題,水產專家均一一答疑。
有關專家稱,天氣的變化會影響魚蝦活動和攝食,尤其風災過后,病原體大量滋生,這是導致魚蝦病害暴發的誘因。養殖戶應對養殖水體及周邊環境進行消毒,以防魚蝦疾病的發生和蔓延。同時,根據水質情況搞好池塘底質的改良和水質的調節,定期在飼料中添加多維、免疫、營養類物質,增強對蝦的抗病能力。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