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目前羅非魚的越冬方式大多采用室內建池,此法要求條件高,而且越冬魚數量有限,為了進一步增加越冬魚種數量,現介紹室外池塘越冬保種技術:
1.越冬設備 室外池塘,面積1-1.5畝,深度1.7-1.8米,水深1.5-1.6米,最好石砌壁及底,底泥不超過10厘米,越少越好,池塘一端設水位平衡管1-2個(距池底1.5米),設排污管1-2個(距池底0.5米),均通至排水溝,進熱、冷水管各一個(二者靠近。如果熱、冷水混合好以后再注入越冬池則更好),1.5千瓦葉輪式增氧機兩部(葉輪式和水車式各一部也可)。
2.水質條件 水質化學指標應符合淡水漁業水質標準。另外,溶氧和水溫應視魚種入池規格和要求出池規格而定。即,若要求魚種在越冬期間有較大增長,則溶氧和水溫應適當高些;反之,如僅為了保種,則溶氧和水溫可適當低些。
3.魚種入池 在國慶節前后,將魚種入池,入池前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池魚密度依入池魚種規格及要求出池規格而定,即若要求魚種在越冬后有大幅度增長,則放魚密度應小些;反之,僅為了保種,則放魚密度可大些,范圍在5-10千克/米2。
4.飼料要求 越冬魚種密度大,天然餌料不敷食用,故在越冬期間應根據池魚規格投喂高質量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顆粒大小應與魚的口徑相適應,以保證飼料的適口性。
5.水質調節 高密度越冬保種的水質調節有三個關鍵:溶氧、水溫和污物,溶氧通過增氧機來調節,水溫和污物則通過換水來調節。
溶氧:如果入池魚種規格小,重量少,那么,魚種入池后,應在池中放置一臺葉輪式增氧機,開機時間控制在30分鐘/小時,隨著魚體的生長,開機時間應增加到50分鐘/小時,根據池魚生長情況,應適時再增加一臺增氧機,開機時間是兩臺同時開40分鐘,然后停一臺而另一臺繼續工作,20分鐘后兩機又同時開,40分鐘后再停另一臺20分鐘,如此往復輪換開機,4月份以后,兩機應基本上保持日夜不停地工作。
水溫:溫水由進水管加入,通過增氧機的作用,使池水混合均勻,由于排污管一般不開,這樣,隨溫水的增加,多余的池水便從水位平衡管流出,由于溫水的加入及原池水的流出,可使池水控制在一定的溫度。
污物:魚群數量大,代謝產物多,再加上殘餌的影響,池水惡化較快,雖然水位平衡管可以流出部分污物,但數量有限,大量的污物還需排污管排出。排污時,打開排污管閥門,使池水位降至0.5米,然后關閉閥門,加水,使水位恢復到1.5米;另一方法是,打開閥門使水位降至0.5米時,向池中加水,把池中沉淀沖起,順水從排污管中流出,然后關閉閥門,使水位恢復至1.5米。由于經常地排污,可使池水污物不致于積累過多。
6.飼養管理 魚種入池后即開始投喂配合飼料,每天投喂六次,時間為: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投喂方式是在魚種入池后,每次投喂前擊物發聲,隨后投喂飼料,一周可形成池魚的攝食條件反射。投喂數量根據池魚吃食情況而定,多吃多投,少吃少投,保證池魚七八成飽為止,既滿足魚群生理需求,又提高飼料利用率。
7.疾病防治
采用內服藥與外用藥相結合的方式對魚病進行防治。預防:內服藥:服用方式是將藥物制成藥餌定時投喂,藥物有兩種:中草藥和抗生素,中草藥用量為每10公斤魚喂5克,每月一次,一次三天;抗生素用量為每百公斤魚喂4克,每月一次,一次三天,兩種藥物交叉使用,相距半月。外用藥:使用方式是全池潑灑,種類有:生石灰、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漂白粉、威島牌消毒劑,使用劑量分別為30ppm、0.5ppm、1ppm和0.5ppm,每10天使用一種,輪換使用(由于漂白粉與威島牌消毒劑作用相似,故在每次輪換使用中,只使用其中一種)。治療:在越冬期間,發生的魚病主要是車輪蟲病,其次是舌杯蟲病,治療措施是于早晨向池中潑灑溶化后的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當天晚上對池塘大換水,方法是打開排污管,使池水降至0.5米,然后加注新鮮溫水使池水復原,由此對魚病起到了較好的治療效果。至于合劑的使用濃度,由于在疾病預防時經常使用,導致病原體對藥物產生一定的抵抗能力,故在治療疾病時,使用濃度應根據實際情況比一般濃度適當提高。
8.越冬效果經越冬管理,每平方水可出越冬魚種15千克左右,規格在50克/尾左右,成活率在95%以上,每平方水純收益100元以上,投入產出比約為1∶2.8。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