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珠三角養鱘是近兩三年興起的,鱘魚的特有病原積蓄少,加上鱘魚生長快,抗病力強,如果水源好,是很少發病的。筆者根據近兩年鱘魚養殖戶送檢診斷的情況,現將鱘魚幾種常見病的防治介紹如下:
1、斜管蟲病 在陰雨天時多發,病鱘鰓部有大量泥微,又稱“拖泥病”。病鱘易浮頭,常游向岸邊,喜聚集在增氧機周圍。通過鏡檢可確診。防治方法: ①全池潑灑福爾馬林1100-12500克/畝米;②全池潑灑殺蟲靈2號1000克/畝米,效果均很好。
2、細菌性爛鰓病 由于水質差、渾濁、過肥,水中細菌多,在7-9月水溫30℃以上易發本病。病鱘體色發黑,易浮頭,常游向岸邊,易繼發細菌性出血病。取爛鰓作涂片,輸入視頻放大4500倍,可見十分活躍的柱狀桿菌。防治方法:鱘魚對含氯制劑較敏感,要選擇無毒安全的中藥殺菌消毒,如全池潑灑潑灑劑1000克/畝米,隔天再全池潑灑0.3ppm二氧化氯一次。同時內服出血病克星,殺菌磺或克菌威等有良效。
3、細菌性腸炎(又稱腹水癥) 由于鱘魚食入不潔飼料或塘水污染含菌多而引起胃腸炎。主要癥狀為食欲減少或拒食,病鱘腹部腫脹,肛門紅腫。解剖檢查見胃腸高度充血、出血,腸管變薄膨脹,并有腹水。取腹水與腸液作涂片,輸入視頻放大4500倍,可見有大量活動的桿菌。防治方法:凈化水體,大換水或全池潑灑凈水威0.8包/畝米,再全池潑灑潑灑劑1000克/畝米,隔天再全池潑灑德康或三代魚蝦安正常量。同時內服腸炎停,殺菌磺、維生素K3、腸菌凈、潔腸王等,連服3—4天,可得控制。
4、水霉病 水溫低于20℃,鱘魚有創傷易誘發本病。魚卵也會發本病。病原是水霉,寄生在創傷部位,呈棉絮狀,有的長在鰓部叫鰓霉病,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避免鱘體受傷,冷天注意改善水質,減少密度。凡是刮魚過塘都得輕捉輕放,并要及時潑灑水霉凈,每畝米潑200-250克,隔天再潑一次。孔雀石綠毒性大,鱘魚禁用。
5、黑身病 病鱘身體發黑,瘦弱無力,上尾露出水面浮游,到處奔竄,解剖檢查胃腸無內容物,腸道變薄,充滿黃色粘液。病因主要是營養不良或代謝障礙等。5-30厘米鱘苗多發生,少數全身脂肪消失衰弱死亡。投喂大廠的營養較好的幼鰻料。
6、紅嘴紅頭白肝病3-30厘米幼鱘多見,鏡檢鰓有充血、出血,肝蒼白,土黃色、貧血,有細小桿菌,病原為嗜水氣單胞桿菌。防治:保持水體清新,用潑灑劑1000克/畝米消毒,隔天一次。每40斤飼料添加出血病克星、強肝利膽素、殺菌磺、新諾明各50克,維生素C及多維各20克,連服3天,效果顯著。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