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太平洋牡蠣(Crassostrea gigas)是廣鹽性、廣溫的內灣貝類,具有個體大、生長快、產量高、適應性強的特點,是人們喜食的海產佳肴。浙江省平陽縣南麂海區潮流暢通,餌料生物豐富,水溫適宜太平洋牡蠣養殖,為了摸索該品種在南麂海區的生產潛力,我們開展了太平洋牡蠣延繩式養殖技術研究,現總結如下。
一、養殖海區及其自然條件
養殖在南麂島國勝岙與馬祖岙海區進行,海區平均水深2.87m,泥質底質,年平均水溫為18.7℃,月平均最高水溫為27.8℃(8月),最低為9.6℃(2月),海水鹽度年平均30.46‰,月平均最高鹽度為33.07‰(7月--8月),月平均最低鹽度為27.07‰(11月)。潮汐屬正規半日潮,平均潮差為3.74m,漲落潮流速為0.29m/s,海流主要受臺灣暖流(黑潮分支)和浙江沿岸流及入海徑流影響,水體透明度夏秋季節大于2m,冬春季節大于1m,pH值一般在8.05--8.40之間,海水營養鹽豐富,浮游植物量年平均為4.3x105個/立方米。
二、筏架設置及養殖器材
1.筏向
順流設置。
2.浮筏
主要由浮梗、浮子、錨梗、樁(錨)四個部分組成。浮梗采用聚乙烯繩,長60m,繩直徑2.8cm--3.0cm。錨梗采用聚乙烯繩,直徑2.8cm--3.0cm,長度為大潮滿潮時水深的2倍--3倍。浮子采用玻璃球、塑料球等,直徑28cm,每臺浮筏需浮子30個。樁采用長度為120cm--150cm、直徑為15cm--20cm的竹筒、雜木或墜石。
3.其它
養殖繩采用直徑5mm的聚乙烯繩,吊繩長1.2m--1.5m,每吊掛附著基(貝殼)15個,每臺浮筏掛150吊。
三、苗種來源及運輸暫養
1.第一批
12月18日,從福建省羅源運回牡蠣苗種共計160吊,每吊100個貝殼(附著基)。苗種附著在牡蠣貝殼上,經15小時陰干車運,途中淋灑海水。暫養在蝦塘一段時間后,于翌年1月11日運到南麂暫養。
2.第二批
翌年11月中旬,從連江引進牡蠣苗種,船運,因分苗已完成而直接進入養殖期,苗種規格似沙粒般大小。
四、苗種暫養與分苗養成
翌年4月18日開始分苗,每吊15個貝殼,間隔10cm左右,經檢查,平均每個貝殼附苗3個--4個苗種,苗繩采用直徑0.5cm的尼龍繩,第2次分苗在5月下旬進行。
五、日常管理
一是在苗種暫養期及時洗刷污泥,以免悶死幼苗;二是及時清除牡蠣表層的附著物。6月--7月隨水溫的升高,牡蠣附著物較多,水流不暢,妨礙牡蠣的濾食,且與牡蠣爭餌料,影響牡蠣生長,且在洗刷時要輕拿輕放,以防苗種脫落;三要防止吊與吊之間吊繩的纏繞和脫落,及時做好纜繩、浮子、木樁、苗繩等的安全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四是在牡蠣生長過程中,及時進行分苗或增加浮力,以減少臺筏的承受力。
六、試驗結果
第一批苗種養殖至翌年8月16日,殼高6.34cm,個體重31.0g;至9月25日,殼高7.35cm,個體重64g,養殖至第三年8月28日,測量殼高8.87cm,個體重69.35g。太平洋牡蠣達到商品規格后繼續養殖一年,個體基本不增重,可見繼續養殖一年無生產意義。南麂海區太平洋牡蠣生長期在4月--11月,個體生長最快在6月--9月。
第二批苗種養殖至第三年8月27日,測量殼高7.26cm,個體重64g,一般每吊重量為3.0kg--3.5kg。
七、小結與討論
1.試驗結果表明:南麂海區太平洋牡蠣延繩式養殖是可行的,具有生長速度快,產量高,出肉率高,養殖周期短,可避臺風等優點。經過近幾年的養殖,生產中探明了太平洋牡蠣在南麂海區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潛力,畝產量可達5t,秋季放苗,翌年夏季可達到商品規格31g即可出售,在臺風季節前即可收獲。
2.影響產量的幾個因素:(1)分苗時間。養殖中分苗2次,不適時分苗會影響牡蠣生長,而分苗后改善了牡蠣的生長環境,提高了生長速度即提高了養殖產量。(2)附著物。在養殖過程中發現附著物很多,如海葵類、藤壺、苔蘚蟲、石灰蟲等間接危害牡蠣,與牡蠣爭食、爭奪固著基,影響牡蠣的固著和生長,還有如 類、梭子蟹等直接危害牡蠣。生產中可通過太陽曝曬、淡水浸浴或調節吊掛水層或倒置來達到防治目的。(3)苗種質量。苗種質量直接影響牡蠣養殖產量,苗種選擇首先檢查每片貝殼附苗是否均勻,一般每個貝殼附苗10粒以上的要占90%,其次要用手輕輕摸一下苗體是否會脫落,健壯的苗種不易脫落,且顏色為黑褐色,劣苗易脫落且多為白色。(4)苗種出庫時間。
3.南麂海區太平洋牡蠣養殖模式探討:(1)進苗時間。秋季進苗,時間為10月--11月,臺風季節過后即可盡早進苗,以延長苗種在南麂海區的生長期。(2)適時分苗。苗種殼長達0.5cm即可適時分苗,分苗前五吊一捆進行養殖,翌年3月底至4月上旬即可分散養成。(3)收獲時間。太平洋牡蠣收獲時間應根據其生物學特性、養殖海區環境條件及經濟效益而定。南麂海區臺風季節多在8月--10月,因此,收獲應在8月前后、臺風季節前收獲。無臺風年度收獲期可分為2次,第一次在10月牡蠣性腺成熟前收獲,第二次在12月份收獲。多養殖一年無生產意義,因為養殖的第二年牡蠣生長不明顯。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