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草魚出血病
1、病因:草魚出血病毒。草魚出血病有三種癥狀:紅肌肉,病魚體色暗黑而微紅,外表無明顯癥狀,或表現輕微出血,但肌肉充血明顯,剝開皮膚可見全身肌肉呈鮮紅色,有些病魚的鰓有塊狀血斑。紅鰭紅鰓蓋。表現為鰭基、頭頂、鰓蓋、口腔與眼眶四周明顯充血,有些病魚的鱗片下有出血現象,病魚的腸道多數充血。腸炎。腸道充血嚴重,局部或全腸因出血而呈鮮紅色,但體表與肌肉的充血不明顯。
2、流行情況:6—10月份是草魚出血病流行期,8月份為高峰期。主要危害草魚。
3、防治:發病季節每半月用二氧化氯或者強氯精消毒一次,魚種放苗前注射草魚凍干疫苗。
草魚赤皮病
1、病因:熒光極毛桿菌
2、病癥: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發炎、鱗片脫落,魚體兩側及腹部最為明顯。背鰭或所有鰭條基部充血,鰭條末端糜爛。
3、流行情況:主要危害草魚,4月開始比較常見,魚體受傷后容易發生,常與腸炎、爛鰓并發。
4、防治:魚運輸、放養過程中小心操作,避免魚體受傷,放養魚種時注射草魚三聯疫苗,漂白粉食場掛簍消毒,內服治療腸炎、殺菌藥物。
腸炎病
1、病因:點狀氣單胞菌
2、病癥:病魚頭部顯得特別黑,腹部膨大,肛門外露紅腫,剖開魚腹,腹腔含有許多黃色黏液。
3、流行情況:主要危害草魚、鯪魚、鱸魚、胡子鯰等魚類。流行季節4-9月,當年草魚最容易感染。
4、防治:用漂白粉、生石灰消毒池塘,魚種放養時注射草魚三聯疫苗,內服抗菌素。
爛鰓病
1、病因:柱狀屈撓桿菌或者寄生蟲
2、病癥:病魚體表發黑,離群獨游,鰓絲往往腐爛帶泥。細菌性爛鰓病鰓絲末端軟骨外露,鰓蓋內側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蝕成一個圓形透明小窗。寄生蟲爛鰓可以見到鰓絲上寄生蟲。
3、流行情況:每年4-10月時該病流行季節,最適宜流行水溫為25-28℃。
4、防治方法:全池潑灑漂白粉,放養魚種時注射草魚三聯疫苗。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