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三要定時,黃鱔習慣于夜間覓食,故放養初期投飼應在傍晚的6-7點鐘進行,待其逐漸適應后,溫度也漸漸升高,在白天早上9-10點鐘增加投飼一次。在炎熱酷暑的天氣,早上不投,改在傍晚6-7點和夜晚11-l2點各投一次。
四要定位,在鱔池中應有固定食臺,食臺用木框或者用小塑料菜筐或者用小蔑筲箕等,底部鋪墊一層聚乙烯網布做成,食臺固定在一定位置上,飼料投于其上。若沒有固定食臺,則選擇固定投飼的地點。管理就是日常工作,每天觀察黃鱔生長的同時,還要注意它的環境變化情況:因此在管理上做好"五防";做好了"五防"工作,養殖管理基本上到了位。五防是:一要防水質惡化,養鱔水體要求水質"肥、活、嫩、爽",溶解氧2毫克以上。由于我們介紹的養殖方式為高密度養殖,自身糞便排泄污染和殘剩餌料的變質,而餌料的蛋白質含量又高,導致水質容易敗壞變質;不利于鱔攝食生長。因此,當水質嚴重惡化時,鱔前半身直立水中,口露出水面呼吸空氣,發現這種情況,必須及時加注新水解救。在坑塘養鱔或者是網箱養鱔插在大池塘、水稻田里的,為了防止水質惡化,一般每2-3天加水一次。夏季高溫時,要每天撈掉殘餌,增加換水次數和換水量,每天換水一次。有條件的微流水不斷流入最好。注入池中的水溫差不能超過5℃,否則黃鱔會因溫度驟降而引起死亡。夏天水位也要比春秋季高,保持在50-80厘米。
二要防溫度過高或過低:在炎熱的酷暑季節,應注意遮蔭、降溫,除了前面講的在池中種植一些遮蔭的水葫蘆或水浮蓮外,在池邊搭棚種藤蔓植物,并經常加注新水,以降低水溫。冬季鱔種越冬時,要注意防寒、保暖。當水溫下到10℃以下時,應將水位提高到1米以上,并在上面覆蓋30厘米厚的水花生,水花生上再蓋少量的稻草或草包,使水溫保持在4℃以上,以免鱔體凍傷或死亡,確保安全過冬。
問:在北方寒冬下雪結冰,黃鱔在水里能過冬嗎?答:黃鱔在冰下面的水中過冬,在自然情況下會自己打洞棲身,泥洞中一般的水溫也不會太低,黃鱔是不會有問題的;人工養鱔時密度較大,長期在冰下的水中缺氧而窒息死亡。因而,北方的農民朋友養鱔在過冬時,最好把黃鱔集中起來,搭個棚,溫度保持在4℃以上不結冰就行。
三要防逃跑,黃鱔最善逃。逃跑的主要途徑有:一是連續下雨,坑塘、水泥池水上漲,隨溢水外逃:二是排水孔攔魚設備損壞,從中潛逃:三是從池壁,池底裂縫中逃遁。因此要經常檢查水位、泄底裂縫及排水孔的攔魚設備,及時修好池壁,網箱養時箱衣要露出水面40厘米,冬季至少20厘米。網箱露出水面太少,鱔可順著箱沿逃跑。另外,網箱養鱔最易被老鼠咬洞;凡是咬的洞是黃鱔最易逃跑的出口。因此均要采取相應措施,如及時補好鼠咬的洞口,并想辦法滅鼠。堵塞黃鯨逃跑的途徑。
四、要防病治病,黃鱔在天然水域中生病較少,隨著人工飼養,密度加大,病害較多,常見的有飼養早期,鱔種苗因捕捉運輸、體表受傷而感染生病:飼養中間因水質惡化或養殖密度過大而生發的病;外購、外捕的鱔種苗體內大都有害生蟲或在養殖中感染寄生蟲后而發病,因此,在鱔種苗放養時和養殖過程中,藥液浸泡或藥液遍灑水體消毒,藥餌驅蟲等都是不能少的。黃鱔因是在水中生活,發病初期不易覺察;等到能看到病鱔時,其病情己經比較嚴重了,因此,黃鱔的病害要以防為主:無病先預防,有病趕緊治。
五要防鼠、蛇危害:養鱔的坑塘或網箱易受到鼠蛇的危害;特別在冬季鱔幾乎不動時,易受老鼠咬傷;幼種鱔被老鼠咬上一口,因鱔個體小連脊椎骨都咬斷,幾乎沒有能活下來的:作親本的大鱔咬傷后經用藥治傷,還可救治一部分。所以越冬鱔的水體周圍,一定要想辦法消滅老鼠,采取措施預防鼠害。
問:高老師,你前面講養鱔的經濟效益主要是看養殖方式的選擇和餌料配給的選擇,比較好的兩種養殖方式你已說了,那么餌料的配給和選擇重要嗎?如何選擇比較好?答:養殖方式的選擇,主要是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可利用資源調查論證后,一次就決定了,而養鱔的餌料配給選擇,卻是貫穿著整個生產過程,所占生產成本的比例最大,餌料既要保證全價的營養,又要可口適宜,還要價廉物美,原料源源不斷。因此是個綜合性的協調選擇,若選擇配給不好,成本就上去,經濟效益就下來;選擇的合理配給的科學,成本就降下來,而經濟效益就上去。所以我們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
問:先談談黃鱔究竟可以利用哪些資源作餌料。
黃鱔最喜歡吃的是活餌料,要能保證在全年生長期有足夠的活餌供給,是不可能的,要用一部分替代物補充。農民朋友要充分了解調查您的周圍有哪些可利用作活餌及作替代物的資源,因地制宜地根據本地區的情況安排不同季節的餌料供給,一般有以下黃鱔可食的餌料供您選擇:⑴蚯蚓:是鱔魚最愛食用的鮮活餌料,鱔魚體重的增加,幾乎60%以上是依賴于蚯蚓的營養。由于養鱔需求量大,光靠人工搜集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可以利用池邊空地進行人工培育。用牛、豬、雞等畜禽的糞便養蚯蚓,牛糞可不發酵,豬、雞等家禽的糞便要發酵。每20斤糞作基料可長1斤蚯蚓,用蚯蚓喂黃鱔5-7斤可長1斤鱔肉。
⑵撈捕小野雜魚或者養殖低價位的魚,在湖叉、河溝、塘堰每天不斷撈捕小野雜魚,偶爾有不方便時可購買;或者利用小坑塘用糞肥水養殖廉價的鰱魚種。用小魚喂黃鱔每8-10斤長l斤鱔肉;目前廣大農民朋友養鱔用的最多最廣的就是這類低質魚。
⑶蝦、螺絲、河蚌的捕撈在小溪、溝渠、湖叉中捕撈蝦、螺、蚌,用趟網或蚌耙撈取即可。捕得的小蝦經剁碎后投喂,螺、蚌類則去殼后取肉垛細或絞碎再投喂,有釘螺的湖區,螺蚌要用鹽水消毒才能投喂。用螺蚌喂黃鱔,帶殼的需45斤左右,去殼的需18-20斤才能長l斤鱔肉。
⑷水蚤、水蚯蚓、輪蟲的撈取:每天清晨,到小溝或有機質豐富的廢水塘內,用稀布做成的撈網撈齲撈得后挑掉一些贓物,即可喂養鱔魚(喂鱔苗種特別好)。
⑸蠅蛆是一種高蛋白質的餌料,蠅蛆不僅可采集,也可自己培殖。用豬、雞等糞便堆肥,引來蒼蠅繁殖即可育蠅蛆。
⑹收集屠宰場畜禽的下腳料,進行合理利用;把畜禽的下腳料如血液、心肺與其內臟收集來,沖洗一下后剁細或絞碎煮熟后喂鱔。若嫌每次煮熟比較麻煩,可用5%的鹽水每次進行消毒也可以。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