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夏季到來之后,氣溫升高,魚池中養殖的魚,進入旺食旺長期。在這一時期,魚池管理得好壞,直接關系到成魚產量的高低。因此,加強魚池夏季管理,至關緊要。
魚池的夏季管理,除了落實一般的高產技術措施外,應重點抓好“五防”。
一、防餌料不足
在夏季,魚的活動量大,生長快,所需的餌料明顯增加,尤其是7~9月,所需的飼料量,約占全年飼料量的2/3左右。如果這時餌料不足,甚至斷食,就會出現“一天不吃,三天白吃”的情況,嚴重影響魚的生長。所以,在夏季,除應投喂足量的青綠飼料外,還應根據天氣和魚的活動、吃食等情況,適當增加精飼料的投喂量,使絕大部分精飼料集中在夏季使用,有條件的還應將精飼料加工成膨化顆粒飼料投喂。
二、防汛期逃魚
夏季雨水較多,若遇大暴雨,魚池中的水位猛漲,往往會漫過圩、壩或欄、網,發生大量逃魚,造成嚴重損失。為此,在夏季汛期到來之前,就要認真檢查魚池的圩、壩或欄、網的情況,低矮的要加高,破損的要修補,確保在下大暴雨時,圩、壩或欄、網不漫、不破、不倒,以避免魚外逃。同時,要防止天氣干旱,做好抗旱準備。
三、防水質變差
夏季,增加向魚池中施肥和投餌,往往會使水質變差。因此,必須經常排出魚池中的舊水,換上新水,使魚池保持高水位、微流水,保持水質肥、活、嫩、爽。特別是對水質較肥的魚池,更有必要。追施化肥時,可在晴天上午,按每畝魚池用碳酸氫銨和鈣鎂磷肥各125公斤,將其溶解在500公斤的水中,然后向魚池中均勻潑灑。
四、防缺氧泛塘
在夏季,魚池最容易發生缺氧泛塘。如不及時采取措施,魚會大量死亡。造成缺氧泛塘的原因,主要是魚的密度過大、施肥過量、塘泥過多、污水排入等,以致水中溶氧不足,魚呼吸困難。有時在雷雨前后,天氣悶熱無風,氣壓較低,也可以使魚池水中溶氧量劇減。判斷魚池是否缺氧,主要看日出后魚的浮頭情況。如嚴重浮頭或浮頭較重,就表明缺氧,需立即向魚池補充新水,或開動增氧機,或用小型水泵將魚池水吸噴到空中再落下,以激起魚池水浪,促使水流動,增加溶氧。也可每畝水面用7.5公斤食鹽,或2公斤明礬,加水溶解后,向魚池潑灑,以解一時之急。
五、防魚病蔓延
夏季是魚病發生的高峰季節,一定要提前做好防治工作。進入夏季后,魚池要用藥物普遍消毒防病一次:每畝魚池水深1米,用敵百蟲0.2公斤、硫酸銅0.25公斤,充分溶解混合后全池潑灑。在潑灑前,還要用鐵鈀將食場及周圍的殘草淤泥翻掏一遍,這樣既防止殘存的爛草泥漿產生毒氣,又能促其釋放養料肥分。在魚池普遍消毒防病的基礎上,還要經常加強觀察,發現魚病,及時對癥治療。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