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淡水鯊魚又稱蘇氏圓腹、虎頭鯊、巴丁魚或八珍魚,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一帶,為近年新引進的淡水優良品種。
一、生物學特征
1.體型與體色。淡水鯊魚體色有黑、白、灰、紅四種。前三種體色的鯊魚多作為食用魚飼養,尤其是灰鯊魚最受歡迎,其背部青色,體側青灰色,腹部銀白色;紅鯊魚即水晶巴丁魚,多作觀賞魚飼養。
2.適應性與食性。淡水鯊魚耐低氧能力強,適應性廣,但抗低溫能力較弱。適溫20-34℃,最佳生長水溫26-32℃,水溫低于18℃時活動緩慢,反映遲鈍;水溫低于12℃時開始死亡。該魚食性較雜,幼魚以浮游動物為餌料,成魚以水生植物及人工配合飼料為食,飼料蛋白質要求28%一32%。
3.生長與繁殖。淡水鯊魚食性雜,食量大,生長速度快,當年魚苗(3-4cm)養殖4個月,體重可達0.6kg以上。該魚性成熟較晚,飼養3年-4年,體重達3kg以上可以進行繁殖。繁殖季節為4月-9月,屬一年一次性產卵魚類。
二、養殖技術
1.池塘單養。池塘面積1-10畝均可,水深1.2-2m;每年4月一5月,當水溫穩定在18℃以上時,即可放養規格為5cm-10cm的苗種,每畝放養量一般為1000-2000尾,條件較好的池塘放養量可達2000尾-3000尾;投喂人工配合顆粒飼料,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3~5%。
2.池塘混養?膳c四大家魚、羅非魚、斑點又尾、蝦、蟹等混養,一般每畝水面混養量為100-200尾(規格5-10cm),不需另投料。
3.網箱養殖。網箱規格一般為4mX4Mx2m或5Mx5mX2m,有效養殖水體為25~45立方米,放養規格為8cm-10cm魚種100-150尾/立方米。投喂人工配合顆料飼料,飼料蛋白質要求28%-32%,以浮水性飼料為佳。
三、飼養管理
1.飼料與投喂。剛孵出的魚苗以水生動植物為餌,可采取培育四大家魚魚苗的辦法進行培育。若采取水泥池培育可投喂水蚤或鰻魚飼料,當魚苗長到5cm以上時,則可投喂營養全面的顆粒飼料或破碎料。成魚養殖以投喂顆粒飼料為主。各階段投喂的顆粒飼料粒徑應與魚的口徑相適應,日投喂2次-3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體重的3%-5%。投喂飼料時,應做到“三看”、“四定”。
2.病害與防治。養殖實踐證明,淡水鯊魚對化學藥物較為敏感,故在飼養期間盡量避免使用刺激性強、副作用大的化學藥品。在魚病流行季節,定期潑灑含“氯”藥物,或在飼料中添加“大蒜素”、“土霉素” 等藥物,預防細菌性或病毒性病害發生。在魚苗階段易感染小瓜蟲和車輪蟲等寄生蟲病,若患腐皮、疥瘡等皮膚病,可用20ppm福爾馬林全池潑灑,并保持藥效2小時以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