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武漢市東西湖一口面積為16畝的精養池中混養團頭魴和青魚,搭配適量鰱、鳙、鯽,年底共產魚14770公斤,其中吃食性魚產量10870公斤,飼料系數達1.64,平均每畝利潤1410.1元。
池塘條件 池塘長方形,東西向,水源條件良好,進排水設施完善,水深可控制在2.4米以內。池底較平,淤泥厚25—30厘米。池中配備投餌機1臺,3千瓦葉輪式增氧機1臺。
魚種放養 每畝池塘用生石灰100公斤干塘消毒。放魚種前15天魚池進水1.5米,放養后逐漸加水至2米。1月上旬16畝池塘共放養尾重900克的青魚550尾,尾重167克的青魚100尾,尾重50克的團頭魴740尾,尾重200克的鰱魚1000尾,尾重250克的鳙魚130尾,尾重50克的鯽魚350克,尾重16.7克的黃顙魚35尾。魚種入池前用3%食鹽水浸泡消毒。
飼養與投喂 全期投喂海大牌722鳊魚全價配合飼料,粒徑有2.0、2.5、3.5毫米三種規格。其主要原料為優質魚粉、豆粕、次粉、麥芽根和少量棉子粕、菜子粕。飼料投喂按照“定時、定點、定量”的原則。自3月中旬開始人工投飼馴養,投喂前予以一定的聲音刺激,青魚較容易馴化到水面搶食,團頭魴也在水面搶食,但搶食強度較青魚小些。馴食成功后改用投餌機投飼。3—6月在每天的9點、12點、16點各投食一次,7—9月在每天的9點、12點、15點、18點各投飼一次。水溫過高時適當減少投喂次數和投飼量。日投飼量為在池吃食性魚重量的2.5%—3%,每10天調整一次投飼量。
由于池中有不同規格的吃食性魚,每次投喂時先投喂大粒徑飼料,后投喂小粒徑飼料,以保證小規格魚有較好的攝食機會。3—6月飼料粒徑為2.0、2.5毫米。7—9月飼料粒徑為2.5、3.5毫米。
魚病防治 每20—25天間隔用生石灰、強氯精或二氧化氯全池潑灑調節水質、預防魚病。養殖期間曾發現青魚有類似于草魚的爛鰓、腸炎和出血病癥狀;6月份曾出現青魚內臟器官出血病,團頭魴也有出血病癥狀。按每40公斤飼料拌200—250克鹽酸土霉素投喂,連喂4天治愈。
日常管理 每天堅持巡池,觀察水色,經常加注新水。全飼養期沒有投放肥料,靠吃食性魚的排泄物來維持水的肥度。堅持晴天中午開增氧機1—1.5小時。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
分批捕撈 6月30日和8月10日兩次在池中拉網起捕大魚。9月10日干池捕魚。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