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隨著水產養殖技術的不斷提高,池塘養殖產量效益成為養殖戶的追求目標。在一定池塘條件下,養殖戶為尋求效益最佳點的穩定產量在不懈地努力,目前困擾養殖戶的難題是水質調節及相應魚病的防治。
一、無奈的水變
一些養殖戶,對養殖過程池塘水的變化只是單一采取施肥、潑灑硫酸銅進行調節,越調水越變,對池水顯得很無奈。
1.水瘦如何處理
在養殖中,一般施足有機肥,追施無機肥;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磷肥,以磷促氮,既滿足浮游植物對氮磷吸收比例,又不使氨氮過分富積。在追肥時應把無機肥充分化開,選擇晴天上午均勻潑灑,切忌潑灑后開啟增氧機,以便營養成分被浮游植物充分吸收。
在施肥中,為避免營養成分流失一般選擇陸續肥水,有時也應一步到位。例如某養殖魚苗池塘因水瘦,水綿大量繁殖,影響魚苗出塘,曾采取撒土、人工打撈等措施但不見明顯效果,后采取每畝每米水深使用磷酸二氫銨7.5千克進行肥水,4天后順利將魚苗出塘。
有些養殖戶總抱怨池塘水難肥,多是因怕引起池水氨氮高而采用陰天施肥或施肥后開啟增氧機,這樣導致的結果是營養成分不僅沒有被浮游植物吸收反而造成營養成分在底泥中富積。檢測水中氨氮偏高,而水又很瘦。針對這種情況,應采取多次晴天上午用鐵鏈、棕繩等拉、攪底泥,同時開啟增氧機,使富積底泥的營養成分釋放出來,這樣既降低氨氮又肥了水。
2.水肥如何控制
養殖水體若透明度小于20厘米,顏色為濃綠、藍綠或黑褐色表明水體較肥,養殖戶一般可換水或晴天上午于下風口潑灑0.7克/立方米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以防因浮游植物缺氧死亡而水變。若發生水變,要針對此類水變引發的缺氧、氨氮亞硝酸鹽偏高,當日增加增氧設備并全池潑灑增氧劑、沸石粉進行調節,次日換相鄰魚池較肥水并加施磷肥。另一類較肥水體是浮游動物大量繁殖,尤其是較小難以發現的輪蟲,不及時殺滅時有可能使水體一夜間變成白色。此類水變可先不間斷增氧,次日清晨沿池塘四周潑灑殺蟲劑并于上午增施磷肥。
無論哪種情況水變,在低溶氧、高氨氮及亞硝酸鹽條件下,魚體自身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寄生蟲、細菌的侵襲,水體調節好后應進行藥物防病,以避免魚病的發生。
二、鬧心的銅綠、紅棕、濃黃色水
魚池的銅綠、紅棕、濃黃色水是水體中微囊藻、甲藻、三毛金藻成為水體中優勢種導致的,藻類釋放毒素常導致魚類死亡。
對此類水,一是經常開增氧機,通過曝氣散發有毒氣體;二是人工打撈藻類及晴天上午于下風口多次潑灑硫酸銅、硫酸鐵合劑進行殺滅,有條件的養殖戶可通過換水,利用潛水泵將集中于下風口藻類排除,加注相鄰魚池水質較好的水;三是施肥,微囊藻、甲藻為優勢種的水體多施磷肥少施氮肥,三毛金藻為優勢種水體施硫酸銨為最好。
三、穩定pH值、降氨氮亞硝酸鹽
pH值是生物生長重要的理化指標,維持池水pH值相對穩定是精養塘水質穩定、魚類少發病的關鍵。經常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增加鈣離子濃度,使鈣離子-碳酸鈣緩沖系統緩沖力增強,即使在肥水塘光合作用強烈的情況下也能抑制pH值進一步升高。
在精養池塘中,魚體排出的糞便、飼料殘餌分解產生的氨氮無法被浮游植物完全吸收,導致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超標。多數養殖戶經歷過這種情況,在陽光充足的下午,魚不攝食在水面漫游,檢測水中pH值、氨氮偏高,這是由于堿度升高,使水中銨離子轉化為具毒性的非離子氨而濃度加大,輕者抑制魚類生長、重者引起魚類死亡,從而影響養殖整體產量。對于這類水,在潑灑酸性物質降低pH值的同時要采取措施轉化氨氮、亞硝酸鹽。一是晴天中午開增氧機充分曝氣;二是潑灑增氧劑,增強水體硝化作用,使水中氨氮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三是偏瘦水體增施磷肥,以磷酸二氫鈣為最佳,促使浮游植物對氮的吸收;四是偏肥水體用沸石粉或明礬+食鹽全池潑灑。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