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牙鲆屬硬骨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鲆科,牙鲆亞科,牙鲆屬(Paralichthys),牙鲆屬的魚類多分布在南北美洲東西兩岸,有近20種;在亞洲沿岸只有牙鲆一種,主要分布于我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及朝鮮、日本、俄國遠東沿岸海區。
牙鲆為冷水性底棲魚類,幼魚和成魚具有潛砂性,多棲息在靠近沿岸水深20米~50米潮流暢通的海域,底質多為砂泥、砂石或巖礁地帶。幼魚多生活在水深10米以上,有機質少的河口地帶,成魚春季游向近岸咸海水域進行產卵繁殖,冬季游向鄰近深水越冬,洄游性小,回歸性強。牙鲆在冬季水溫為2℃仍能存活,致死水溫在2℃以下。當水溫降到1.6℃以下,幼魚幾乎會全部死亡。在水溫高達33℃時,有的成魚只能短暫存活。牙鲆仔、稚魚培育生長的最適水溫為17℃~20℃,成魚生長的適溫為8℃~24℃,最適水溫為16℃~21℃,養殖牙鲆在水溫5℃以下不攝食,13℃以下、23℃以上攝食減少,10℃以下、25℃以上不大攝食并停止生長;水溫在10℃~24℃范圍內隨著水溫增高攝食量逐漸增加;牙鲆若長期處于27℃或在超過27℃的環境下,易引起大量死亡。
牙鲆為廣鹽性魚類,對鹽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很強,能在鹽度低于0.8%的河口地帶生活。幼魚對低鹽環境就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且對低鹽的忍耐性隨個體增大而增強,生長的最適鹽度為17‰~33‰,溶氧量要求在4mg/l以上。
牙鲆是肉食性魚類,在自然環境中多以小型魚類為主,天然牙鲆仔魚以無脊椎動物的卵、輪蟲、橈足類的無節幼體等浮游動物為食,后期仔魚攝食等足類、端足類、裂足類的幼體,至變態開始時大量攝食尾足類,營底棲生活后稚魚以糠蝦類為主,也捕食劍水蚤和其它稚魚,全長3厘米后逐漸轉向捕食魚類,15厘米的牙鲆捕食的天然餌料中有近90%是魚類。幼魚和成魚攝食魚類的種類包括:鯤魚、天笛鯛、小型蝦虎魚、玉筋魚、沙丁魚和鮐魚等的幼魚及烏賊類。
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若水溫適宜、餌料充足,孵化后一年可長到350克~500克,一年半長到700克~1000克左右。天然牙鲆從夏季到秋末生長速度明顯加快,其它季節相對稍慢一些。雌雄魚在生長方面沒有什么差異,高齡魚雄性個體生長稍好一些。牙鲆壽命可達10齡以上,體長達1米以上,體重10千克以上。
根據牙鲆的生態、生活習性,牙鲆適合室內工廠化養殖。
1.養殖場地的條件要求:
1)盡量靠近海岸,土地價值便宜;
2)不受臺風等自然災害影響;
3)苗種、飼料、材料有保證,交通及魚產品運輸方便;
4)水位差小,便于供水;
5)水質良好,符合養殖水質標準;
6)電力有保證。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