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每年收割晚稻或單季中稻后,都有大量的冬水田閑置。利用這些水源條件較好的冬水田在空閑期蓄養成魚,投入少、見效快,一般畝產成魚(60-100)kg,增加收入600元左右。是冬春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
1、選擇稻田,進行改造 用來蓄養商品成魚的冬水田宜選擇背風向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蓄水性好的稻田。水稻收割后將稻田翻犁一遍,不要耙碎,用田中泥塊加高加固田埂,打緊夯實,使稻田蓄水深達70cm以上,并按稻田形狀與面積大小,在田內開挖“十”、“豐”或“井”字形魚溝,溝寬60cm以上,溝深低于田泥平面30cm以上。在稻田中央或靠近水口處開挖面積20m2左右的魚凼,深度以低于田泥平面50cm以上為好,做到溝溝相通c在進、出水處設置用竹箔或乙烯網片等制作的防逃攔魚柵,灌水至淹沒田泥。畝用生灰(50-60)kg化漿全田遍灑,消毒殺菌,補充稻田鈣質,促使水稻蔸根腐爛,(2-3)d后往魚溝、魚凼周圍施人腐熟的豬、牛糞(400-500)kg,讓日光曝曬(5-6)d再注滿水,過(2-3)d可放魚下田。
2、掌握規格、密度,合理混養 冬水田蓄養商品成魚,投放規格以達到或接近商品規格的小個體成魚及部分特大規格的魚種為宜,一般鰱魚400g以上,鳙魚600g以上,草魚500g以上,鯉、鳊魚250g以上,鯽魚]OOg左右。要求魚體健壯無病傷,下田日寸先用藥液浸泡消毒。稻田水淺,魚的活動范圍小,不能太密,一般畝放(400-600)尾,其中草、鳊魚占50%左右,鯉、鯽魚占30%左右,鰱、鳙魚約占20%。
3、投飼、施肥與日常管理 冬水田蓄養成魚與池塘養成魚的冬春管理方式相同。在魚下田至來年開春前這段低水溫時期,以保膘為主,一般(5-7)d投飼一次,每次投飼量為魚體重的2%-3%,主要投喂糠麩、菜籽餅與煮熟的紅薯等,投喂配合飼料更好。來年開春后水溫逐漸回長,(2-3)d投飼一次,并根據魚的吃食與水溫情況靈活掌握每次投飼量,讓魚多吃快長。要根據水質肥瘦情況適當追施有機糞肥。堅持每天早晚巡視檢查,注意水位變化和田埂有無滲漏現象,保證合適水位。適時更換新水,換水選擇在晴天進行,并以午后為宜,以利提高水溫。搞好病害預防,開春后每30d左右在稻田潑灑一次生石灰漿,注意防治鼠害,防止家畜、家禽下田驚擾魚類。經常疏通攔魚柵,保障水流暢通。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