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1年7月,我們養殖的史氏鱘和達氏鰉雜交魚種在體長8厘米時患上了小瓜蟲病。在治療過程中,我們最終選擇了中草藥,基本控制病情,取得了一定療效。現將有關情況介紹如下:
一、病魚癥狀病魚背部及體側有白色點狀胞囊,隨著發病時間的延長,魚的背部及尾柄形成了一層白色的膜,經鏡檢為小瓜蟲。
二、治療情況開始治療用福爾馬林溶液全池潑灑,使池水呈25-50毫升/立方米,連用3天未見效果,于是改用辣椒粉+生姜剪水全池潑灑,用法為(辣椒粉210克+生姜干片100克)/畝·米,剪煮成25千克水溶液全池潑灑。連用6天后,魚體上的白膜開始脫落。我們一邊將白膜脫落的魚移入其它池中飼養,一邊繼續對未脫落的病魚用藥,這樣邊飼養邊治療,直到入秋僅有近20%的魚白膜未完全脫落。
三、幾點體會
1、在高密度和水交換頻繁的飼養環境下,一旦患上了小瓜蟲病,短時間內較難治愈。故此病應以預防為主。
2、用中草藥治療魚病雖較繁瑣,但無殘留、無致畸、無污染,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治療方法。
3、小水泥池高密度養魚,應在不影響魚攝食和生長的前提下,盡量延長保持藥物有效濃度的時間。
4、用藥后要盡早排污和對魚池清洗消毒,以清除和殺滅病原,改善魚的生存環境。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