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進入秋末冬初,水溫下降,當水溫降至20℃以下時黃鱔攝食減少,15℃以下時基本停止攝食,10℃以下進入冬眠狀態。因此,要提高黃鱔養殖的成功率,越冬工作甚為重要。在秋初水溫適宜時應強化營養,增強黃鱔體質,以備越冬能量消耗,即加強飼料投喂,及時補充保肝利膽、促消化及復合維生素類藥,以增強機體抗應激能力。當水溫降至15℃時應著手準備黃鱔越冬。
具體方法為:撈出水葫蘆等水生植物,在池塘底部鋪上20cm厚經曝曬消毒且含有機質較多偏堿性的泥土,然后將經過消毒處理的當年稻草放人池塘水面,厚度為40-50cm,這樣,當氣溫較低時黃鱔便鉆入底泥中,當氣溫有所上升時黃鱔便鉆入稻草中,或鉆至稻草表面曬太陽。在越冬期內,池塘水體應少交換,以免水溫太低凍傷黃鱔。
鱔魚的人工養殖必須經過馴食才能成功。需馴化的鱔苗分為二類:一類是剛收購或自己捕撈的鱔苗,這類鱔苗馴食相對較易。另一類是已經開始正常食鮮餌(冰凍魚、鮮魚、蚯蚓等)的鱔苗,越冬黃鱔多為此類。這類鱔苗馴食時饑餓時間須稍長一些,浸泡飼料的鮮餌必須使用停食前使用的鮮餌,因為黃鱔對食物轉化的適應期較長。一旦攝食正常以后不要輕易改變飼料品種,以免造成鱔苗轉食難而停食,影響生長。值得注意的是馴食過程中,浸泡飼料的魚漿水中不能混有成形的魚肉魚塊等物,否則鱔苗會選擇先吃這些成形物,如已經半飽便會對配合飼料失去興趣,影響馴食成功的速度。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