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黃鱔抗病能力強,只有在水質惡化或鱔體受傷時,才容易染病。若高密度飼養(yǎng),忽視防病治病,也會有病害發(fā)生。因此,飼養(yǎng)黃鱔,除在鱔種入池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魚池、用110mg/kg的漂白粉溶液漂洗鱔種外,還要做好常見病的防治工作。
一、水霉病
又叫膚霉病、白毛病。在放養(yǎng)初期,若鱔體受傷,霉菌侵入傷口,便迅速萌發(fā),深入肌肉,蔓延擴展,向外生長出棉毛狀菌絲,嚴重時,呈白色或乳白色舊絮狀物。防治的方法是:避免鱔體受傷;鱔種入池前用3%食鹽水浸洗1~2分鐘;經常向鱔池中加注新水;每立方米水體用食鹽和小蘇打4g,全池潑灑;蛴每兹妇G溶液潑灑全池。
二、打印病
又叫腐皮病。一般發(fā)生在夏季。病鱔體表背部兩側出現圓形或卵圓形紅斑,繼而浮游水面,行動緩慢。防治的方法是:保持池水清潔,經常加注新水:夏季每半月潑灑1次漂白粉溶液,每立方米水體用漂白粉1g;一旦發(fā)病,全池按5g/立方米水體的濃度潑澆漂白粉,連潑3天。
三、白點瘸
又叫小瓜蟲病、梅基斑病等。病鱔背部出現黃豆至蠶豆大的白色或黃色圓形病斑。防治的方法是:在鱔池中放養(yǎng)3~5只蟾蜍,其體表分泌物蟾酥,有殺滅小瓜蟲的作用;全池潑灑0.1~0.2mg/升的硝酸亞汞;病鱔用2mg/升的硝酸亞汞清洗;將剝下的蟾蜍皮,在鱔池內拖洗,連續(xù)拖洗2~3次。
四、巨細線蟲病
是一種腸道寄生蟲病。病鱔食欲不振,身體變瘦,頭常伸出水面,有繞池游動的癥狀。防治的方法是:每千克鱔魚,用晶體敵百蟲0.1g,拌入河蚌肉中投喂,連喂1周。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