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牙鲆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養殖方式也不斷創新。2003年,筆者在遼寧興城從事牙鲆苗種繁育工作,其間見到當地許多養殖戶利用井鹽水養殖牙鲆魚并獲得成功,這里筆者結合自己的育苗實踐,淺談利用井鹽水養殖牙鲆技術,以供養殖戶及具有井鹽水條件的水產育苗場家參考。
一、養殖場的選址與建造
1.養殖場址的選擇 建造一個相對標準的井鹽水養殖場,除了考慮交通、電源、建設費用等因素外,關鍵是水源問題,所以,一般養殖場要建在靠近海岸,能打出井鹽水的地方。鹽水井最好為深15m左右,水量充足,水色清澈透明,使用前不必經過沙濾處理的淺水井。水質鹽度17‰~33‰,水溫10℃~16℃,pH值6∶0以上。如水色發黃,一般是由于水中鐵離子含量超標造成,不適合養魚。
2.養殖場的建造及配套設施 養殖廠房四周為磚墻結構,屋頂為鋼筋框架上覆蓋玻璃鋼瓦,室內建有養殖池。曾經使用過的對蝦、河蟹育苗室均可利用,但要注意設置遮陽網或使用低透光率的玻璃鋼瓦,以保持室內稍暗的環境。以養殖面積為1000平方米的養殖場為例,可建造面積為30平方米~50平方米的養成池20個~30個,形狀近似圓形,且池底由邊緣向中央傾斜,設置進水口2個,養成池中央排水,池深1m左右。水體預溫池建在室內,水體容積約500立方米左右。供熱采用0.3t的水爐1臺,主要給水體預溫池內的水體加熱,采用池內鐵管外纏塑料布加溫的方法。充氣采用功率為7.5kW的離心氣泵,并在養成池內鋪設氣石,氣石密度為1個/2平方米。室外設水體曝曬池1個,水體容積約1000立方米左右,并在水體曝曬池四周邊坡及池底鋪設塑料布,以防止水質混濁,或直接建造成水泥池結構,主要為夏季曬水增溫使用。
二、苗種的選擇
牙鲆苗種的規格要求全長10cm以上;外觀的花紋清晰,體色一致且近似天然色,無白化黑化現象;體質健壯,如放入手掌則會感覺彈跳有力;已經馴化完成,可以順利攝食配合飼料或小雜魚。發現鰭部腐爛,體表發紅、充血及鰓部有病的苗種不能購進,并在購苗時盡量避開病害疫
三、合理使用井鹽水
1.井鹽水的處理:剛從地下打:出的井鹽水,一般水溫、溶解氧、pH值偏低,不適合直接用于養殖牙鲆魚,所以,在生產中為了做到既能改善用水水質又降低能耗,從而降低養魚成本,多采取以下措施:夏季,將井鹽水注入到室外水體曝曬池,通過自然升溫的方法達到增溫、增氧、調節pH值的目的,但要注意防止野生藻類的過盛繁殖,否則影響魚類的生長。冬季,為了不因水溫過低而影響魚類的生長,需要對井鹽水進行加溫,一般是將井鹽水直接注入到室內水體預溫池,調溫后再加入養成池。實踐證明,井鹽水通過從地下注入到水體預溫池,再從水體預溫池注入到養殖池的過程,其溶解氧、pH值都有所提高,可以滿足牙鲆的需要而不會影響魚體的生長。
2.水質調控 用井鹽水養魚,為了降低養殖成本,可采取降低換水量的辦法來調節水質,一般只需日換水1次~2次。夏季,由于水體不需經過鍋爐加溫,費用相對較低;或是在投喂配合飼料養殖的情況下,水質污染嚴重,可每日換水2次。冬季,為減少能耗,在只投喂小雜魚的情況下,日換水1次即可,但要在室內增加保溫設施。
換水時,池水排出到水深僅為10cm~20cm后,工作人員進入池內,用長把毛刷及掃帚等工具將池壁、池底打掃干凈。注意操作時要小心,以防止魚體遭受機械損傷。池底水淺后,魚體在將要離水時,打開進水閥,邊進水邊排水,但水溫的溫差應盡量控制在2℃以內。
四、飼料選擇及投喂方法
1.飼料選擇當前,用于養殖牙鲆的飼料主要是全價配合飼料及小雜魚等,配合飼料因為營養全面、貯存方便、來源廣,所以被廣泛使用。小雜魚在沿海地區容易獲得,主要有玉筋魚、蝦虎魚、云鮪魚等,其中以低脂肪含量的玉筋魚為佳,可在捕撈旺季大量收購后貯存于冷庫,生產中隨用隨取。飼料的選擇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并根據養魚成本靈活掌握。
2.投喂方法 投喂次數與魚體的大小、水溫情況等有關。個體體重100g以下時,日投喂4次~5次;個體體重100g~300g時,日投喂3次~4次;個體體重300g以上時,日投喂1次~2次。一般地,在適溫范圍內,魚體越小,投喂次數越多;水溫高時多投喂,水溫低時少投喂。每次的投喂量可以根據魚體的攝食情況隨時加以調整,以80%的魚體吃飽且著底為準。第二日清掃池底時,池底應少有殘餌或沒有殘餌。每次的投喂時間應在20分鐘左右,先慢后快再慢,使魚體養成到水面攝食的習性,以便于觀察魚體的生長、活動狀況,及時掌握好投喂量。
五、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利用井鹽水養殖牙鲆的過程中,發生病蟲害的現象較少,例如當前在牙鲆養殖中流行較嚴重的腹水病、盾纖毛蟲病、滑走細菌病等,在利用井鹽水養殖過程中則很少出現,但在生產中仍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注意做到:苗種購入前必須做好檢疫工作,苗種不得帶有病原菌、寄生蟲等;做好車間內工作人員及工具的消毒工作;對魚體進行定期藥浴,做到不濫用藥物,必須用藥時,要采取正確的用藥方法、日常生產中一定要嚴把飼料質量關,控制好養殖水質,為魚類創造較為適宜的生長環境。
六、適時捕撈
牙鲆的市場價格走勢通常是8月份~10月份價格最低,此時養殖的牙鲆大量上市,市場供應充足;到2月份左右,通常是農歷的春節前后,市場貨源緊缺,價格最高。牙鲆生長的適溫范圍為13℃~25℃,最適水溫15℃~23℃,在19℃~21℃的水溫條件下,7個月~8個月便可達到上市規格(500g/尾),所以在生產中要做好市場預測,嚴格成本核算,并根據魚體的生長周期,通過適時進苗、控制水溫等手段,控制魚體的生長和出池時間,也可以采取輪捕輪放、套養、混養等技術,使魚體分批出池,以降低市場風險,力爭創造最大經濟效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