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梭魚,亦稱“肉棍子”、“紅眼鯔”等,是我國沿海珍貴的咸淡水養殖新品種。近些年來,山東、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利用灘涂港汊及內河池塘等水域,人工養殖梭魚面積已達2000多公頃,平均每0.067公頃產魚750多公斤,F將梭魚的生態習性及人工繁殖技術簡介如下:
(一)生態習性 梭魚群主要棲息于河口及港灣內,有沿江河進入淡水覓食的習性,且具有明顯的趨光性及趨流性。
梭魚對鹽的適應范圍為0--38‰,在海水、咸淡水及內河淡水湖泊中均能生存。梭魚能在水溫3--35℃的水域中正常棲息覓食,最適宜的水溫范圍為12--25℃,水溫低于-0.7℃時,出現死亡。
梭魚的繁殖季節,我國渤海灣通常為每年4月底到6月初,江蘇、浙江沿海為4月初至5月中旬。性成熟年齡一般為雄魚2--3齡,雌魚3--4齡。一般雌魚懷卵量在150萬--600萬粒之間。野生的梭魚個體重可達10公斤以上。
梭魚每年定期結群到港灣、河口、灘涂港汊等處產卵。在6月初至7月底,黃海、渤海沿岸梭魚幼魚十分豐富,并進入江河入口處成群覓食,此時是人工捕撈野生魚種的最佳時期。
(二)人工繁殖 選留親魚應在秋季成魚起捕時進行,要求體質健壯,無傷、無病、無異形等。親魚的放養密度一般為每0.067公頃80--100條。親魚入池前,應清除過多的淤泥和野雜魚,入池后,池內應實筆┬┯謝柿,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繁衍。但水质不翼灚肥,通常保持水体驮擏?5厘米左右。同時,還要適當投喂飼料,以保證親魚生長發育正常。特別要加強秋季和春季的強化培育。
親魚培育池的鹽度一般以10‰左右為宜。在淡水或3‰以下低鹽度水中養成的梭魚,催產前必須經過“鹽水過渡”,即春季水溫回升時將梭魚移入鹽度在10‰左右的池中,或者逐步向池中灌注高鹽度的海水,以提高其鹽度。在春季強化培育期間,必須定期向池中加注新鮮海水,調節水質,改善池水的含氧狀況,促進浮游生物的繁衍,以利于親魚的性腺發育。
梭魚的人工催產,首先要選擇生殖孔處有濃稠乳白色精液的雄魚,而雌魚則以腹部膨大柔軟而富強力彈性感、生殖孔紅潤略突出者最為理想。用取卵器插入雌魚生殖孔從卵巢取卵進行肉眼和顯微鏡觀察,如卵呈米黃色,飽滿而有光澤,周圍有個半透明的圈,卵徑0.6毫米以上,卵粒間粘連松馳,放入水中攪動能散開,即可選擇為催產用親魚。催產親魚的雌雄比例一般為1∶1.5,水溫應掌握在15--22℃之間。
梭魚催產使用的激素主要為魯魚或梭魚的腦垂體,每公斤體重劑量為15--30毫克;或使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3000--3500國際單位;也可以用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100--300微克。上述催產劑可單獨使用,也可混合使用。一般注射1--2次即可。
用以人工授精的成熟卵子,在顯微鏡下觀察為圓潤飽滿、晶瑩透明、有1個油球。在成熟的精液上放1點海水,在顯微鏡下觀察,精子急劇竄游的質量最高。
靜水孵化鹽度應在15‰以上,流水孵化鹽度在7‰--13‰,酸堿度7--9,水溫14--24℃。孵化時用的水應過濾,防止雜物及敵害生物進入。目前一般采用靜水孵化、流水孵化及充氣孵化。梭魚在14--24℃時,孵化時間一般為35--56小時。
(三)魚種培育 初孵化出的仔魚,經4--5天,卵黃囊已縮小,魚體能平游,并可開口覓食,此時可將魚苗移入育苗池內培育。每0.067公頃可投放魚苗7萬--8萬尾。初期,以施肥和潑灑豆漿為主,后期用豆餅糊直接投喂,每天投喂2次,飼料潑灑在池周邊的淺水處。飼養1個月后,梭魚苗達3--3.5厘米時,可進行拉網鍛煉,并及時分塘進行魚種培育。
魚種培育,一般每0.067公頃可投放魚苗6000--7000尾,捕撈的自然梭魚苗當年可培育成12--18厘米的魚種。梭魚可與對蝦、基尾蝦、青蝦等甲殼類動物混養,低鹽度海水或淡水池內可與淡水魚混養,但切勿與烏鱧等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混養。
梭魚飼料,可因地制宜投喂米糠、麥麩、豆餅、花生餅、棉仁餅以及菜餅或雞糞等,有條件的也可投喂配合飼料。投喂飼料要求做到“四定”:一是定位,要在養殖池塘內搭建與放養密度相適應的飼料臺,飼料臺面積50平方米左右,或選擇硬底處定位投放;二是定時,一般在每天早上8--9時、下午3--5時投喂,糠與餅混合投放時先投粗料;三是定量,投放飼料的數量需依據魚的數量、水溫、溶氧等因素而定,通常精料的投量為魚體重的1%--1.5%,粗料為10%左右,最多不要超過15%;四是定質,投喂的飼料要優質、新鮮、無污染。
梭魚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要經常保持交換水的暢通和進出水口的安全,防止老鼠咬壞攔網。汛潮和大風前后要注意對池塘設施的檢查。
梭魚抗病能力很強,大面積養殖很少發現生病現象。為了防止病害的發生,平時主要以預防為主。在投放魚種時,應進行消毒和加強早期水體的管理,控制其他淡水魚病的發生。每年4--10月每個月用生石灰20公斤,在魚覓食臺附近潑灑1次,可有效地預防體表性魚;7月初至8月上旬分別按每100公斤魚用土霉素1克或磺胺脒10克,拌在飼料中喂魚,每天1次,連喂5天,可有效預防體內性魚病。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