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野生海洋漁業資源面臨枯竭的今天,物以稀為貴,昔日如同白菜蘿卜般平凡的野生大黃魚、小黃魚現今成了“寶貝”。
為滿足人們對大黃魚的需求,自1996年起,浙江省象山縣的捕撈漁民大戶,開始上岸從事大黃魚養殖。由于技術攻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養殖大黃魚脫穎而出,為先期養殖的漁民帶來了豐厚的利潤。2000年全縣興起了養殖大黃魚熱潮,產量激增。但由于養殖大黃魚長期使用冰凍小雜魚作飼料,活動量少,導致養殖大黃魚肉質口感差,尤其是脂肪含量過高,達到35%以上。養殖大黃魚的市場份額急劇下降,2000年全縣積壓養殖大黃魚近500噸,養殖戶損失慘重。
養殖大黃魚的命運,引起了當地一些農業龍頭企業的關注。大黃魚養殖業要生存,求發展,只有依托科技闖出加工新路子,開發新產品,以適應市場需求,依靠加工來帶動養殖業,促進產業化。寧波市水產研究所、寧波大學等大專院校、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對養殖大黃魚開展加工攻關,應用微生物酶法對養殖大黃魚進行脫脂、風干等深加工,并開發出品質改良劑,使脫脂加工后的大黃魚肉質緊密,口味接近野生大黃魚,色澤自然,香味純正,脂肪含量≤20%,推向市場后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每市斤賣到了35元左右,仍供不應求。脫脂大黃魚開發出后不僅迅速占領了上海、杭州等市場,還遠銷香港、新加坡。2002年象山縣年加工養殖大黃魚達到1200多噸,加工業撐起了大黃魚養殖業的發展空間,當年的大黃魚養殖總產量達到了2200多噸,仍是貨源不足,加工企業只能在福建等地建立收購點。
脫脂技術的成功開發應用,使原本嚴重滯銷,價格一跌再跌的養殖大黃魚,又成了“皇帝女兒”,價格比過去增長了兩倍左右。同時也拓展了當前捕撈漁民轉業轉產的途徑。對此,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寧波市委書記黃興國在象山調研海洋經濟時給予了充分肯定,要求有關部門應加大對脫脂大黃魚企業的扶持力度。在今年8月全省海洋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書記指出:象山脫脂大黃魚,是一條典型的水產養殖發展之路。象山縣海洋與漁業局總工鄭岳夫還向記者介紹:“養殖大黃魚的脫脂技術的應用,增加了養殖大黃魚的附加值,現養殖大黃魚的價格提高了兩三倍,且供不應求。客觀地說,通過龍頭企業的養殖大黃魚脫脂技術,重新使已開始衰退的象山網箱養殖業健康地、蓬勃地發展起來。”
目前,養殖大黃魚脫脂技術已引起了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重視,該局委托象山縣政府制定產品標準。寧波金宏公司的《美味脫脂大黃魚》企業標準,在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技術員的幫助下,已成為惟一遞呈上報的標準,并有望成為該產品的權威標準。
養殖大黃魚如今又成了市場的寵兒,備受消費者青睞。養殖大黃魚的發展推動了象山水產養殖業的集約化、科技化發展,使象山養殖業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未來象山將做大、做強養殖大黃魚產業,到2007年,全縣大黃魚產量將達6000噸,大黃魚產業總產值達到3.5億元。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