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加州鱸可以在養殖水體中自然產卵,也可以進行人工繁殖。每年收獲成魚時,挑選一些體質好,個體大,二齡以上的加州鱸作為預備親魚。在繁殖前1—2個月放進專池進行強化培育,如池中小魚蝦不足,需加喂飼料,適時加入新水,促進性腺發育。到了產卵期,再把成熟的親魚轉入產卵池,一般2—3平方米放一組親魚。在產卵池的四周分放一些木制產卵箱,箱內鋪上10厘米厚的干凈卵石,讓雄魚在箱內利用石礫筑巢,引雌魚進巢產卵。受精卵再轉入孵化池孵化,在22—24℃時受精卵約經32小時孵出魚苗。剛出膜的魚苗半透明,長約0.7厘米,集群游動。出膜后第三天,卵黃被吸收完,可開始攝食小球藻、輪蟲等,以后攝食小型技角類、撓足類等浮游動物。待魚苗出膜至能自行游動時,才能移走產卵箱。
魚苗須專池進行培育。長至體長3—4厘米約用1個月左右時間。一般苗池水深0.8—1米,每畝放魚苗3萬—5萬尾,同池放養的魚苗必須是同時孵化的,以保持規格基本一致,防止大吃小。投喂的飼料主要是輪蟲、水蚤等,長大些后投喂紅蟲及人工飼料。
魚種培育時,池塘水位保持1—1.5米,投喂人工配制的飼料,如絞碎的鮮魚漿拌混其他飼料,每天投喂3次。經過50天左右培育,魚種規格可達到10厘米以上,再轉入成魚池塘中飼養。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