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紅羅非魚適應能力強,飼料易解決,群體產量高,很適合池塘主養、混養、網箱和流水池高密度養殖。池塘主養畝產可達1000公斤以上,小網箱養殖單產可達100公斤/米3以上。
一、養殖條件
紅羅非魚對水質的適應能力強,不論新、舊、深、淺的池塘均可養殖,高產池塘要求水源好,pH6.8~8.5,鹽度0~20%,排灌方便,面積4~10畝,水深1.3~2.5米,并配備1~2臺1.5千瓦的葉輪式增氧機。
二、苗種放養
每年春季當水溫回升穩定在15℃以上時便開始放養冬苗,放養前要進行池塘消毒,每畝可用75~100公斤的生石灰干法毒塘,約過5~7天毒性消失后開始放養紅羅非魚種。池塘主養一般每畝放養紅羅非魚種1500~3000尾,同時混養鰱鳙魚種各40~70尾,以控制水質;流水養殖可畝放5000~10000尾;與其它魚混養時可畝放200~500尾;網箱養殖一般放養150~350尾/米3,為減少雌魚產仔對餌料的損耗,提高生長率,最好放養全雄性的紅羅非魚苗種,也可混養適量的個體比紅羅非魚種小的斑鱧、加州鱸等肉食性魚的魚種進行控制。由于紅羅非魚苗種起捕運輸易受刺傷,放養時用3%的食鹽水浸種處理,使傷口愈合,防止病菌感染。
三、飼喂管理
紅羅非魚可攝食各種商品料和池塘里的生物餌料,主養應投喂全價的羅非魚配合飼料,飼料粗蛋白含量在28%~32%較合適;按定質、定量、定時、定位的“四定”方法投喂,日投喂量按魚體重的3%~5%計算,每日分兩次投喂,并根據天氣、水質及攝食情況適當增減。
四、水質管理
高密度養魚過程中魚類糞便和剩料易導致水質變壞,因此,要對魚池采取適當的換水或加注新水等方法進行調節,使水質保持淡褐色或油綠色,透明度20~25厘米。可每畝用15~20公斤的生石灰兌水全池潑灑,每月1~2次,調節池水pH至微堿性。用有益微生物制劑改善池塘微生物結構,控制池塘有害物質,改善水質,防病效果較好。
五、魚病防治
紅羅非魚抗病力強,正常養殖管理情況下很少得病,但在養殖條件不好時也會發病死亡,影響成活率。冬春季節受凍傷或運輸、扦捕受傷容易引發水霉病,應盡可能避免。高溫季節主要病害為嗜水性單胞菌引起的敗血癥,該病主要是養殖水質變壞、低氧、飼喂不善等應激因素導致條件致病菌的感染引起,該病可以用口服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等進行治療,用量為每100公斤魚每天用藥3~6克拌料投喂,連喂5天。防治魚病應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保持良好的水質,做好日常投喂管理是防病的關鍵。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