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魚種規格及操作。銀鯽魚種的放養規格可分3-4個檔次,可選擇每公斤5-10尾/檔、10-20尾/檔、25-30尾/檔、40-60尾/檔,對于沒有條件的地方,可放一個檔次即一次放足年終上市。所以品種要純,體格健壯,鱗片完整,無病無傷。從外地購買時操作要輕、快,選擇晴天,防凍、防損傷。受傷后的魚體極易感染水霉菌“長毛”;要注意現捕、現運、現消毒放養。
二、放養密度與搭配品種。池塘水深在1.5米以內,面積在10-300畝以內的塘口,每畝放養銀鯽3:4的比例搭配,在花藍張捕銀鯽魚張捕率高的情況下,還可適當放大規格銀鯽夏花,每公斤為400-500尾,每畝放1.5-2.5公斤,這樣的產量與效益最好,一般可達300公斤,既能提高單產又能降低池塘的負載力,又加速了資金周轉,年終干塘時,每畝還可收獲銀鯽魚單產在125-150公斤,鰱鳙魚單產在225-325公斤。
三、搭配魚種選擇與放養。搭配魚種主要選用鰱、鳙魚,其量要適度,規格每公斤在14-20尾,每畝放300尾左右,其比例為8:1,切忌搭配大規格草魚、鳙魚、鯉魚種。因為這三種魚達到了一定數量,形成群體后,喂食時,它們先來搶食,擾主養魚搶不到食料,嚴重影響主養魚的生長,同時也給日常投喂、管理、防病帶來不便,加之草、鯉魚的吃食量大,上市規格講究,季節性強,價格且不高,效益得不償失。另外,也不宜搭配鳊魚,因為鳊魚在肥水中生長,易因缺氧浮頭,甚至泛塘死亡;同時鳊魚發病率高,成魚上市時不好操作運輸:易出現出血而死亡。
四、飼喂防病與水質管理。在飼喂上應根據“四定”投餌法,即定時、定量、定質、定位。此外,因銀鯽食性雜,且主要搭配肥水魚,所以,池水應保持足夠的肥度,透明可在25-30厘米。要以精料(餅類)為主,再投放一些禽畜便,既作餌料又作肥料,使各種魚都能得到充分生長,求得最佳效益。
近幾年來,由于鯽魚、鰱魚,鳊魚發病死亡率相當高。應每半個月左右殺一次蟲和菌,發病期定期服磺胺藥物,每天一次,連服3天為一個療程,再結合硫酸銅、亞鐵合劑潑灑,防病效果較好。除有條件配備增氧機外,要經常注意加新水;保持水質“肥、活、嫩、爽”天氣變化、雷雨前及“轉水期間”,要特別注意及時采取過水、換水、增氧,或用明礬等藥物處理,以防銀鯽魚生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