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昨日,本報載文《花蛤不長個蛤農心憂煩》,披露晉江東石鎮花蛤長不大,蛤農面臨本錢打水漂的風險。報道引起社會極大反響。昨日,記者采訪晉江市農業局獲悉,養殖密度和容量過大是造成花蛤不長個的真正原因。
據了解,東石一帶靠近海邊的白沙、石菌、潘徑等村,近年來投資花蛤養殖的人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據晉江市農業局水產科劉先生介紹,前幾年,養殖花蛤的利潤不小,不少蛤農由此發家致富。近幾年來,不少農戶紛紛投資養殖花蛤,造成在同一海域養殖花蛤的密度和容量過大,這就造成蛤農所說的“海水無肥”,不利于花蛤成長。
據晉江市農業局局長吳鴻造介紹,2004年晉江市曾出臺《關于扶持農業產業的若干優惠政策》,規定新承包開發淺水海涂面積達200畝,農民可依法辦理海域使用證和養殖證,按實際面積每畝補貼100元。這一規定也適合花蛤養殖。蛤農如達到規定中的標準和要求,報有關部門核實后,可按標準獲得補貼。吳局長表示,今后,局里將多開展與蛤農面對面的技術指導,讓蛤農掌握一些科學的養殖方法,有問題也可到水產養殖技術部門咨詢。
此外,吳局長提醒廣大養殖戶,海水養殖包括灘涂養殖和深水養殖,都應該到農業部門辦理海域使用權證和養殖許可證。要辦理“兩證”,必須向農業部門提供養殖的海域坐標圖,所要使用的海域必須符合晉江市海洋功能區劃,面積和界址必須清楚!皟勺C”是海洋受到污染造成損失,蛤農索賠的合法依據。如果農民以養殖為生計,經財政部門批準,海域使用金可減免。目前,白沙、石菌等村的海域使用證已發給村委會。蛤農應該嚴格按上述優惠政策的規定和“兩證”的要求,進行科學養殖,避免損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