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傳染性魚病防治
1、 類打印病
病原體:由細菌感染引起。
癥狀:表現為皮膚發炎,形成橢圓形潰爛環,最后可形成印斑形。嚴重時可露出骨胳。
防治方法:用0.1-0.3ppm呋喃唑酮(痢特靈)全池潑灑。同時內服鏈霉素藥餌,用量每千克魚2萬單位。
2、 腸炎病
病原體:為細菌性疾病。
癥狀:病魚表現為腹部膨大,輕壓腹部有黃色粘液流出,肛門紅腫突出。腹側有紅斑,蛀鰭。解剖可見腹積水,腸充血發炎。
防治方法:定期潑灑30-40ppm生石灰,可防止此病發生;治療每百斤飼料加痢特靈17克制成藥餌投喂,或百斤料加入大蒜250克、食鹽250克拌料飼料;全池潑灑2-3ppm五倍子。
3、 癤瘡病
病原體:由癤瘡點狀產氣單胞桿菌引起。
癥狀:魚患部肌肉出現膿瘡,其中充滿膿汁。
防治方法:用1ppm漂白粉或2ppm五倍子全池潑灑可起到防病效果;發病時,全池潑灑藥物的同時,用磺胺噻唑拌餌投喂,第一天按百公斤魚用磺胺噻唑10克,TMP2克,強的松0.6克,蘇打片10克。第2-6天藥量減半。
4、 吊頸病
病原體:細菌感染引起。
癥狀:病魚活動異常,頭上尾下垂直不動。鰭充血,腹膨脹,體側及腸道有時可見圓形出血。
防治方法:全池潑灑痢特靈或其他抗菌藥物,同時內服藥餌,每百公斤魚用土霉素10克,TMP2克,連喂3-6天。
5、 水霉病
病原體:由水霉菌侵入感染引起。
癥狀:病魚體表出現絮狀白色或灰白色絲狀物,皮膚粘液增多,食欲減退,煩燥不安,運動失常。
防治方法:全池潑灑0.1-0.2ppm孔雀石綠,同時投喂制霉菌素藥餌,每百公斤魚用100萬單位拌料投喂
二、寄生蟲病防治
1、 車輪蟲病
病原體:由車輪蟲寄生引起。
癥狀:病魚體色變黑消瘦,池魚離群獨游、旋轉,衰竭而死。對病魚體表鏡檢可見大量車輪蟲。
防治方法:全池潑灑0.7ppm硫酸銅或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池水體積不易準確測算時,可將藥分兩份隔24小時再次潑灑,效果不錯,且較安全。
2、 斜管蟲病
病原體:由斜管蟲寄生引起。
癥狀:體表粘液增多,形成藍灰色薄膜,漂游水面,呼吸困難。
防治方法:同上。
3、 魚波豆蟲病
病原體:魚波豆蟲。
癥狀:初期無明顯癥狀,嚴重時體色發黑消瘦,游泳緩慢,呼吸困難,體表出現淡藍色或藍灰色粘液層,鰓呈淡紅色,表皮充血發炎。
防治方法: 0.05%福爾馬林浸洗病魚20-30分鐘;同魚車輪蟲治療方法。
4、 累枝蟲病
病原體:累枝蟲寄生引起。
癥狀:病魚體表及鰭上出現增生性白點,嚴重時可見寄生部位糜爛,有血斑。
防治方法:同車輪蟲防治方法。
5、 粘孢子蟲病
病原體:粘孢子蟲寄生引起。
癥狀:體表可見白色點狀胞囊,魚體消瘦發黑,活動遲緩。鏡檢可見胞囊內有大量孢子蟲。
防治方法:15-30ppm福爾馬林浸洗30-60分鐘,連續7天。
6、 小瓜蟲病
病原體:小瓜蟲。
癥狀:大量寄生時可見體消瘦,游泳遲緩,浮于水面。小瓜蟲成蟲肉眼仔細觀察可見。
防治方法:2ppm硝酸亞汞浸洗15-30分鐘,每天2次,連續3-5天。
7、 三代蟲病
病原體:三代蟲。
癥狀:表現為觸須卷曲,體色發黑,粘液增多,食欲減退,體瘦而亡。肉眼仔細觀察病變部位,可見細毛狀蟲體在活動。
防治方法:全池潑灑0.3-0.5ppm的濃度為90%晶體敵百蟲。
8、 指環蟲病
病原體:指環蟲。
癥狀:鰓表面粘液增多,鰓絲暗灰或蒼白色,呼吸困難。仔細觀察可見白色指環蟲在活動。嚴重時鰓蓋張開而亡。
防治方法:同三代蟲病的治療方法。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