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5年前,面對日益衰退的海洋漁業資源,中日、中韓漁業協定的實施,象山人憂心如焚:幾千艘大馬力漁輪去哪兒捕魚?人數超過10萬的漁民如何謀生?5年后的今天,石浦漁港依舊千帆林立,機聲隆隆,與此同時,日新月異的臨港工業、濱海旅游業正在象山半島悄然崛起……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5年來,象山海洋經濟總產出以年均17%的速度遞增,大大高于該縣生產總值增幅。2005年,全縣漁業產值達到39.38億元,水產品出口創匯1.03億美元,分別比5年前增長48.8%和98.7%;濱海旅游產值達到10.4億元,是5年前的10.4倍。5年來海洋經濟的發展為象山農漁民人均增收1664元。
把目光轉向更廣闊的太平洋、變捕為養,這是象山人從“討小!弊優椤摆s大海”的一條主要思路。5年來,象山人先后開發了8條國際漁業航線,開展國際捕撈作業與漁業貿易。目前,該縣已有赴太平洋作業的大馬力漁船40余艘。隨著漁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象山一大批漁民棄船上岸,或利用優質灘涂圍塘、或在海里設置網箱,養起了石斑魚、大黃魚、梭子蟹、蝦類等市場“寵兒”。該縣現已建5大水產品養殖基地,50余個品種,年產值10億元,養殖總面積達23.3萬畝。
延長漁業產業鏈,讓一條魚產出原來三條魚的價值,可謂象山人“趕大!钡母哒。目前象山水產品加工企業已達200多家,基本形成一個包括漁業制冷和冷凍品、干制品、魚糜及其制品、罐裝品、腌熏品、魚粉、魚油、藻類食品、海洋生物制品等系列產品的加工體系,去年加工總產量為26.7萬余噸,其原料占水產品產量的一半。
象山全縣船舶運力超過30萬噸,并開辟了國內外航線近20條。海運業的興起,也帶動了該縣船舶修造業的迅速發展。同時,象山利用半島二港、二灣的港口資源優勢,積極引進能源、船舶、建材、倉儲等產業,建設現代物流基地。
與此同時,象山縣近年來一直把旅游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和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加以培育,大力實施旅游富民戰略。如今,隨著松蘭山度假區、紅巖長廊景區、花岙石林景區、金沙灣海洋度假村等海洋旅游帶的建成,該縣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每年以60%以上的速度遞增。旅游業的興起不僅帶動了當地商業、飲食、交通等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大大增加了就業機會,使大批百姓走上了富裕之路。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