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革胡子鯰爛尾病是鯰魚在苗種階段易發的疾病。該病發生在苗種下池
后的2~3天。其病因是魚種在運輸過程中尾部受傷,被細菌感染而致。
一、癥狀
早期體表顏色變淡, 鰭的外緣及尾柄處 有黃白色 的粘狀物,
后期有的病魚胸鰭至尾鰭全部發白,有的背鰭基部向后發白,有的病魚體
表一段發白成圓箍狀,隨著病情的發展,病魚尾鰭、尾柄處有點狀充血、
發炎、糜爛現象,嚴重者尾柄處肌肉出血、潰爛,骨骼外露,尾鰭爛掉,
背鰭有缺刻
。瀕死病魚有的頭朝上垂直于水表層不動,有的靜靠池邊,有的因失去游
泳能力而在水中掙扎。
二、預防方法
⑴運輸過程中魚種放置不能過密,以免相互磨擦而受傷。一般盛水35公
斤的桶,水溫18℃左右時,每桶裝體長5~6厘米的魚種3 000~4 000尾。
⑵下塘前用濃度為5%的食鹽水浸洗魚種5分鐘,或用濃度為7×10-6~10
×10-6的孔雀石綠液浸洗10~15分鐘。
⑶苗種下塘后即潑灑生石灰或有效氯,使用濃度略高于常規用量。
⑷投喂動物蛋白含量豐富的餌料,使魚迅速恢復體質。
三、治療方法
全池潑灑呋喃唑酮,使池水成為0.5×10-6~0.8×10-6濃度的呋喃唑酮
液。同時給病魚內服呋喃唑酮,每100公斤體重每天喂10克,分2次投喂,連
用3~5天;或在餌料中拌入2%的甲烯土霉素粉,連喂5~7天。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