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大黃魚俗稱黃花魚,屬鱸形目,石首魚科,黃魚屬,養殖1年~2年可達0.3公斤~0.5公斤,達到上市規格。其生長適宜水溫為10℃~32℃,當水溫降至14℃以下將減少攝食,降到8℃以下就停止攝食,水溫降至7℃以下,魚體活動能力減弱并逐漸死亡。為提高大黃魚的魚種越冬成活率,就必須提高大黃魚的魚種越冬養殖技術。
一、越冬前的準備
1.越冬設施與條件采用3米×3米×3米的普通網箱,網箱應設置在水質較好的海區,要求鹽度18‰~30‰。pH值在8.0左右,NH 4-N在0.3ppm以下,而溶氧要求大于5毫升。
2.加強飼養管理越冬期時間長達2個月~3個月,水溫較低,大黃魚攝食量減少,但在此期間又要消耗能量,所以在越冬前應當加強飼養管理,投喂高質量的人工配合飼料,少投冰鮮魚,因為人工配合飼料營養全面,能促進生長,增強體質,同時又能減輕對水體的污染,減少疾病,降低養殖成本。
3.分級越冬前的大黃魚經過一段時間的飼養,由于生產速度不同,魚個體大小也存在差異,所以必須對魚種按照不同的規格進行分級,移入不同的網箱,使魚種規格保持一致,便于飼養管理。
二、越冬期的飼養管理
1.飼料的品種與投喂在越冬期間由于水溫降低,魚的活動能力下降,大黃魚的攝食量也降低,所以投餌量也應適當的減少,投餌次數一般1天投喂1次,在陰雨天氣投喂量還應適當減少。投餌率視魚的食欲和活動情況而定,通常在1%左右。餌料可選擇人工配合飼料和鮮雜魚。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大黃魚配合飼料有慢沉型飼料和膨化飼料。慢沉型飼料是目前最先進、最科學的飼料,它適合大黃魚的攝食習性,而膨化飼料雖也具有種種優點,但因浮在水面上,而不利于大黃魚的攝食且增加了體能消耗。由廈門同安銀祥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大黃魚慢沉型配合飼料是根據大黃魚的營養需求研制而成的,蛋白質脂肪含量高,營養全面,能促進生長,同時又能使大黃魚體內蓄積足夠的脂肪,有助于大黃魚魚種的越冬。也可采用新鮮的冷凍魚加鰻粉絞碎后進行投喂,但這種餌料對水體污染比較嚴重,餌料利用率低。
2.日常管理越冬期間水溫較低,為了減少魚種受傷、感染疾病機率,一般在此期間不換網箱。同時每天應定時監測水溫、比重、pH值、溶氧、氨氮、光照等理化因子的變化情況,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措施。
三、疾病防治
在越冬期間,應定期(1周~2周)用抗菌素或福爾馬林溶液進行水體和網箱消毒,若魚種感染疾病,可采用內外藥結合治療的方法。外用藥可用1.0ppm的抗菌素潑灑。若發生寄生蟲病,治療的一般措施為用淡水浸泡5分鐘~10分鐘,或用福爾馬林溶液50ppm浸泡10鐘~20分鐘。
四、越冬期后的管理
越冬期過后,隨著水溫的升高,魚的攝食量增大,所以餌料投喂量應逐漸增大,讓魚的消化功能逐步適應,應注意避免大量投喂引起病害。同時,還應盡量避免移箱操作,以防止魚體受傷。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