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美國紅魚又稱紅鼓魚、斑尾鱸,為廣溫廣鹽溯河性魚類。該魚形似大黃魚,但體色微紅,尾柄有一黑色斑點。其肉質清淡爽口,富含脂肪酸,熏烤味道好,是美國重要的養殖魚類。我國于1991年引進,1995年成功地進行了人工繁殖,目前各地已有種苗供應,大規模養殖逐漸興起。
美國紅魚可忍受4~33℃的水溫,適宜生長的水溫為18~30℃。它耐低氧能力強,對鹽度適應范圍大,不但可在高鹽海區生長,在咸淡水河口也能生長,有報道將野生苗放到淡水水庫中養殖300天,其生長也正常。
一、生長特點
美國紅魚的性成熟雄魚4齡、雌魚5齡以上。該魚生長速度較快,在原產地當年魚苗可長至0.5~1公斤,最大的個體可達3公斤。我國養殖大致也相同,在臺灣地區養殖一周年達1公斤、在青島地區養殖一周年達0.5公斤。
二、飼料要求
美國紅魚是以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體長30厘米以下的魚苗以浮游動物為主食,隨著個體的長大可投喂雜魚蝦或人工飼料。投喂雜魚蝦的飼料系數約為5.2,投喂人工飼料的系數約為2.3。人工飼料要求蛋白質含量為35%~45%。
三、魚苗運輸
選擇3~3.5厘米規格的魚苗運輸較合適。運輸前一天停止投餌,并將水溫降至21℃,運輸途中的水溫保持在18~21℃之間。用50厘米×50厘米的充氧尼龍袋可裝運3厘米規格的魚苗1000~1500尾。
四、池塘養殖
池塘要求每口6畝左右,水深1.5~2.5米,有較好的換水條件。搭養每畝投苗200尾,主養每畝投苗2000尾。日常管理:(1)經常巡塘觀察池塘是否缺氧,有條件的最好安裝增氧機。(2)每日的投餌量約為魚體重的2%~6%,做到定時定位、少投勤投,馴餌成熟后也可轉投人工飼料。(3)定期換水,在高溫季節和冬季,水位保持在2米左右。(4)定期取樣檢查水質和魚的生長情況,及時防治病害和做好養殖記錄。
五、病害防治
美國紅魚常見病主要是外寄生性卵甲藻病,又稱白鱗病,當卵甲藻寄生在魚鰓時,會使魚鰓萎縮影響呼吸,食欲減退,平游貼底摩擦身體,行動遲緩呆滯,或聚集在水面不時地噴水,體表粘液增多,魚體先后出現許多白色小點,嚴重時全身白點連成一片。此病在春末至秋初水溫20~28℃時最容易感染。可定期用0.3~0.5毫克/升硫酸銅溶液潑灑預防,同時注意養殖用水過濾消毒,不投喂敗壞的餌料,防止外界感染體進入池塘。患病魚可用5~8毫克/升的硫酸銅藥浴治療。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