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4年6月初,龍泉水庫一垂釣池發生魚病,魚塘主人在用藥無效的情況下,找到我所請求幫忙治療。此時,已連續死魚二十多天,死魚數量由少到多,逐日遞增,最多一天過百斤。當日下午,我們到達漁場,仔細檢查,診斷魚病,通過積極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一、池塘基本情況
發病魚塘面積7畝,水深1.2米左右,水溫22℃,水源為龍泉水庫庫水,水色淺黃,塘中存魚1.5萬多千克,品種以鯉、草魚為主,鯽魚、花白鰱次之,不到3萬尾。投喂自己加工的飼料,成份有豬血粉、麩皮、糠三種。豬血粉已存儲將近一年,有變質的可能。該飼料硬度、粘度不夠標準,再通過投餌機投喂,產生大量粉末,對池水造成污染,還浪費飼料。最關鍵是營養價值低、蛋白質含量不夠,魚得不到足夠營養。
二、病魚癥狀及診斷
打開投餌機喂魚,魚聚群范圍小,吃食差,水面不見魚激烈搶食現象。水面不斷有魚跳躍,躁動不安。撒網捕魚,獲得鯉魚6尾、草魚4尾、鯽魚2尾、花白鰱各2尾。觀察鯉花、草魚體表有大量的小白點,鰭條裂開,鱗片有脫落、充血現象,鰓上有少量白點分布,粘液明顯增多,但無污泥等雜物。草魚、鯉魚有5尾肛門紅腫、外突,剖開魚腹,腸內食物少或無食物,有少量黃色液體,有不同程度充血,鯽魚、花白鰱無上述癥狀。
憑經驗判斷,“小白點”應是小瓜蟲,從時間、水質、魚的密度和魚的表現不難判定。還可在白瓷盤中,盛少許水,連續挑破數粒小白點,看到蟲體蠕動,即確認無疑。
三、病因分析
1.魚的放養密度過大,水位淺,水質差,水溫又適宜,又不采取預防措施,極易發生該病。
2.腸炎病,純屬因喂的飼料引起,質量低劣、營養低下,損失率高,魚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免疫力下降,在外有寄生蟲侵襲,內伴有腸炎疾患,魚塘發病,死魚不可避免。
四、治療
首先,殺蟲。于當日下午使用菌蟲殺手(華中農大生產)全池均勻潑灑,潑灑后開動增氧機2-3小時,第二天加新水1.5米左右。三天后重復使用一次,同樣方法,次日加水1.8-2米。使用后,承包人反饋,效果比較明顯,死魚比前些日子明顯減少,魚也安穩不跳了。
其次,投喂藥餌,潑灑消毒劑,到正規飼料廠家加工一噸藥料,方法是加人大蒜素200克,連喂7天,第8天潑灑魚得利一次,15天再使用一次,期間再調節水質一次,加注清新水10-15厘米。
五、建議
1.要徹底清塘,購進的成魚要嚴格消毒池塘定期使用殺蟲劑、殺菌劑等。
2.口強水質調控,合理放養密度,適時增加水深,能使用光合細菌等有益菌則更好。注意及時魚,減少密度。
3.投餌喂魚堅持“四定”原則。出現魚病,及時請專技術人員治療,以免造成更大損失。(摘自科學養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