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自我國加入WTO以來,水產品出口受到藥物殘留的影響,損失相當巨大。造成“藥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國的水產藥品的應用還處于技術落后、品種單一的階段,主要用的也就是抗生素、氯制劑和硫酸銅、汞等重金屬和敵百蟲等有機磷化學殺蟲劑。所以每每水產品出口檢查都會發現抗生素殘留和重金屬超標現象。
中草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且在殺菌、抗病毒、免疫促長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又基本無“殘留”,所以在這將以下幾種中草藥推薦給廣大水產養殖戶。
一、穿心蓮:穿心蓮又名欖核蓮、苦膽草、一見喜,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主治腸炎病,藥用全草。用法為每50公斤魚用鮮草1.5公斤,煮汁后拌在餌料內投喂。
二、五倍子:五倍子又名倍子,漆樹科植物鹽膚木的葉或小葉上的干燥蟲癭,由五倍子蚜蟲寄生而成(藥店有售)。本晶可防治白皮病、赤皮病、爛鰓病等。用量為每立方米水用藥2克煎汁潑灑。
三、菖蒲:菖蒲又名白菖蒲、石菖蒲、水菖蒲、石蜈蚣,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莖匍匐叢生、線形、綠色,生于沼澤、溝地及泉流巖石上。藥用全草,可防治青、草魚腸炎、爛鰓、赤皮病等。用藥量為660立方米水用菖莆葉2.5--5公斤、食鹽0.5—1公斤、人尿2—5公斤混合浸泡6小時全池潑灑。
四、流子蘇:流子蘇又名魚黃藤、正魚藤、細葉藤、攀緣狀灌木。本品僅用枝葉,7—11月均可采集,主要殺滅各種細菌,可防治草魚赤皮病、爛鰓、腸炎等疾病。藥用方法用新鮮的流子蘇1.5--2公斤,走馬劍0.5—1公斤捆成幾束放于魚塘進水口,用土壓上,再把松針枝一束放在上面用土壓上,第二天翻動一次,再用土壓一壓,連續幾天,直到草藥腐爛。
五、大葉桉:大葉桉又名大葉有加利,常綠大喬木。高5—15米,藥用葉,全年可采,可防治青、草魚爛鰓、腸炎等。用藥量為將按樹葉25--50公斤扎成一捆放人食場一角或每50公斤魚用干桉樹葉50克搗碎拌人飼料投喂,連續6天。
六、楓樹:楓樹又名香楓、路路通、三角楓、落葉大喬木。藥用樹葉,可防治青、草魚腸炎及防除青泥苔。用法為660立方米水用楓樹葉30公斤加水100公斤,煮沸后煎熬半小時,全池潑灑,兩天見效。
七、水辣蓼:水辣蓼又名柳蓼、白辣蓼,一年生草本植物。藥用全草、夏秋采集,防治草、青魚腸炎、赤皮病。藥用量為每100公斤青、草魚用干地錦草、辣蓼各250克混合,加水5公斤煎煮2小時,拌人飼料中投喂,連續3天。
八、苦楝:苦楝又名楝樹,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藥用根、果和枝葉,全年可采。可防治赤皮病、車輪蟲病,隱鞭蟲病及錨頭魚蚤病等。用辣蓼、苦楝皮,(果、葉均可),熬水潑灑。藥用量為660立方米水用辣蓼5公斤苦楝7.5公斤,切碎熬汁15公斤,全池潑灑,每天一次,3天見效。
九、楓楊:楓楊又名鬼柳樹、大葉柳、鋸柳、落葉喬木,樹高大。藥用枝葉、隨時可采,可防治錨頭鳋病,爛鰓病等。藥用方法為660立方米水用5公斤楓楊葉煎汁30公斤全池潑灑。
十、芭蕉:芭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果近似香蕉,屬宿根科,可治魚類爛鰓病,藥用芭蕉心。取芭蕉心50公斤切碎,加食鹽1.5--2公斤,加樂果50克拌勻投喂,每100公斤魚喂5公斤藥料。
十一、大蒜:大蒜具有止痢、殺菌、驅蟲、健胃作用。藥用主要為大蒜子,是防治魚類腸炎的良藥。用法為每100公斤魚用大蒜子5公斤搗爛拌于飼料中,投喂時每5公斤藥料加食鹽200克,連喂3--6天即可。
十二、馬尾松:馬尾松是常綠喬木,藥用有松針、松香、松花粉,松果、松節。可防治赤皮病、爛鰓病、錨頭鳋病。藥用法為660立方米水用松樹葉10--15公斤搗碎壓汁全池潑灑或用松枝扎捆放于食場周圍。
十三、雷公藤:雷公藤又名水莽藤、黃藤根。多生于背陰多濕,稍肥的山坡、灌木叢和次生雜木林中,可以發病時采集鮮用。防治草魚的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用法每立方米水用鮮雷公藤根2克煎水,加生石灰4克,食鹽4克攪和,連汁帶渣全池潑灑。
十四、蛇莓:蛇莓又名龍吐球、三爪龍,多年生優地草本,多生于田野溝邊潮濕的草地上。主治青草魚腸炎。用法:每500公斤魚種用鮮草0.5公斤,加適量水,煮沸30分鐘,與米糠拌和,捏成團投喂,每天一次,連續3--6天。
摘自:中國漁業致富指南 南方漁網編輯:劉明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