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科學施肥,有效控制池水肥度和天然食物的組成是培育好魚苗的關鍵,因此在魚苗下塘前就要施足基肥開始培養(yǎng)適口餌料。
一、糞肥培育魚苗。將動物糞便充分腐熟發(fā)酵,在魚苗下塘前一周,將糞便堆于池塘一角,任其自然擴散,或稀釋成水液,濾去糞渣,全池潑灑。每畝施基肥量為400-500kg,魚苗下塘后,每日每畝用量為40-50kg。用時也要濾去糞渣,加水稀釋,全池潑灑。
二、綠肥培育魚苗。選擇無毒、無刺激、易腐爛的新鮮嫩草和莖葉,在魚苗下塘前一周分堆于池角淺水處,用量為每畝300-400kg。放草時務必使草堆全部浸在水內并壓嚴實,使其快速腐爛。可在草上撒少量生石灰,加速其發(fā)酵分解。如此大量草汁被分解成營養(yǎng)物質溶于水中,以供浮游生物生長繁殖。魚苗下塘后,每隔3-5天增補一些鮮草,每畝每次用量為150-200kg,方法同前。
三、混合堆肥培育魚苗。根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采用青草和動物糞便,一層草一層糞順次堆疊,層層堆人發(fā)酵池內。每層草和糞之間,灑上一層生石灰漿,生石灰數量為堆肥總量的1%-15%。堆完后注水入池,至堆肥浸入水中為止,用泥土密封。在魚苗下塘前3-4天,打開封土,取浸液作基肥,稀釋后全池遍灑,每畝用堆肥液汁75-lOOkg。魚苗下塘后,每天每畝投施堆肥液汁50kg左右。
一般在水溫20℃-25℃時,魚池清塘注水施肥后8-10天輪蟲量達高峰,持續(xù)3-5天后下降。如果在清塘后7-8天輪蟲尚未達高峰時,小型枝角類便零星出現或施肥較早,輪蟲已達高峰而魚苗尚未下塘,施用0.03-0.05mg/L的晶體敵百蟲不僅可防止大量枝角類發(fā)生,而且能延長輪蟲高峰期7-10天以上。同時第二天施用有機肥80-100kg/畝。如果魚苗下塘時輪蟲數量不足(少于1000個/L),每天每畝可分三次投喂豆?jié){2-3kg。
在整個魚苗培育期,施肥量應根據水質肥瘦、魚苗生長活動情況及天氣情況靈活增減。特別在培育后期,魚苗食性開始分化,施肥量就要根據魚類各自的攝食特性進行適當調整,來滿足池魚需要。(摘自魚業(yè)致富指南)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