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姜堰市水產良種繁育場在保證常規品種種苗的供應時,進行了品種結構的調整,2002年在后備親魚池中套養鱖魚、黃顙魚試驗,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現總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池塘條件
培育白鰱親魚為主的塘口1個,面積6畝,池塘淤泥10厘米左右,采用生石灰進行消毒清整。池塘排灌水方便,并配有增氧機等設施。
2.品種的放養
(1)后備親魚的放養情況 白鰱150尾,4千克/尾;草魚20尾,6千克/尾;青魚10尾,10千克/尾。
(2)魚種的放養情況 2002年4月10日套放黃顙魚35千克,25千克/尾;2002年6月20日套放鱖魚60尾,規格7.5-8厘米/尾。
3.飼養管理
投飼以潑灑豆漿為主,不另外對鱖魚、黃顙魚投喂餌料。進行正常培育親魚的日常管理。
二、試驗結果
1.套養品種收獲情況
共收獲鱖魚52尾,規格600克/尾,成活率為86.7%;黃顙魚120千克,75克/尾,黃顙魚種25千克。
2.效益分析
鱖魚苗種2元/尾,合計120元;黃顙魚種8元/千克,合計280元。共計成本400元。鱖魚銷售點32元/千克,合計998.4元;黃顙魚瞻14元/千克,合計1680元。共計收入2678.4元。凈增純效益2158.4元,畝凈增純效益359.8元。
三、討論與小結
1.親魚池中套養鱖魚、黃顙魚,當密度適宜時,并不影響親魚的性腺發育。
2.鱖魚、黃顙魚都喜高溶氧清新的水質,它們的耐低氧能力都低于四大家魚,一旦池中缺氧,鱖魚、黃顙魚先表現為浮頭的跡象,這避免了由于溶氧的過低而影響親魚的性腺發育。
3.親魚池中套養鱖魚、黃顙魚,充分利用了池塘中的餌料資源。白鰱主食浮游植物,而黃顙魚以水生昆蟲、螺蜆、小魚、小蝦等為主,鱖魚主食動物性餌料。后備親魚池中可以自生出大量的小魚蝦等餌料,滿足了鱖魚、黃顙魚的餌料需求。(摘自科學養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