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用顯微鏡或解剖鏡檢查魚病,稱為鏡檢。鏡檢是對目檢時所確定的病變部位進行的更深化一步的工作。鏡檢的取材方法和步驟與目檢差不多,即先外部后內部。
一、檢查方法
檢查比較大的病原體,如蠕蟲、軟體動物幼蟲、寄生甲殼動物等,宜用雙目解剖鏡。檢查比較小的寄生蟲,需用顯微鏡。一般采用下述兩種方法檢查:
1、玻片壓縮法。玻片可用普通的透明玻璃為原料,將原料切割成12×6厘米大小的方塊,邊緣磨平即可。檢查時將要檢查的器官或組織的一部分,或將體表刮下的粘液、腸道中取出的內含物等。放在玻片上,滴入適量的清水或生理鹽水,再用另一玻片將其壓成透明的薄層,然后放在顯微鏡或解剖鏡下檢查。檢查時要把玻片從左至右或從右至左慢慢地移動,仔細觀察,當發現有寄生蟲或其胞囊,以及某些可疑的病象時,應停止移動,集中視力,將上面的玻片一點一點地平行移開(不要影響兩玻片之間的檢查物),用鑷子、解剖針或微吸管等,將要取出的寄生蟲或出現可疑病象的組織從薄層中取出,分別放入盛有清水或生理鹽水的培養皿中,以待進一步處理(對鰓的檢查不宜用此法)。
2、載玻片法。適用于低倍或高倍顯微鏡檢查。方法是用小剪刀或鑷子取一小塊組織或一小滴內含物放在一干凈的載玻片上,滴入一小滴清水或生理鹽水,蓋上干凈的蓋玻片,輕輕地壓平后先用低倍鏡觀察,若發現有寄生蟲或可疑現象,再用高倍鏡觀察。
二、檢查步驟
鏡檢是在目檢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目檢時要將檢查的病魚編號并記錄時間、地點、魚的種名、大小(重量)、年齡和依次目檢時發現的病癥與疑象,對需要鏡檢的組織器官或病象再依次鏡檢。
1.粘液。粘液中往往有許多肉眼看不到的寄生蟲,可用解剖刀刮取體表粘液,用顯微鏡或解剖鏡檢查。
2.鼻腔。用吸管吸取少許清水注入鼻孔中,再將液體吸出,放入培養皿中(要多吸幾次),用低倍顯微鏡或解剖鏡觀察。
3.鰓。目檢后用剪刀從左右鰓各剪取第一鰓兩端和中間三個點的組織為代表,每點看2個視野。檢查粘細菌可取鰓腐爛處旁邊的組織,取下后放載玻片上,加清水靜置10—15分鐘后檢查(因為粘細菌離開寄主后會聚集在一起),容易看到粘細菌。
4.口腔。用鑷子刮取上下顎的粘液在顯微鏡下檢查。若是檢查白頭白嘴病,刮下吻部周圍的粘液也要過10—15分鐘后再觀察。
5.腹腔。剖開魚體,取出所有內臟后用生理鹽水自上而下沖洗腹腔,用平皿盛裝沖洗液,稍加攪動,倒去上層清水,下沉水與沉淤物用吸管吸到載玻片上,逐次檢查。
6.消化道。目檢后將腸道分為前、中、后三段,每段各取—點,用尖的剪在與腸平行的方向剪開一個小切口,用鑷子從切口取一小滴內含物放載玻片上。滴上一小滴生理鹽水,蓋上蓋玻片,在顯微鏡下每個部分同時檢查兩次。
7.肝臟。目檢后用鑷子從肝上取少許組織放于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輕輕壓平,在低倍和高倍顯微鏡下觀察。肝的每一葉要檢查兩片。
8.膽囊。取膽囊時要特別小心,切勿弄破,取出后放培養皿中,目檢后取一部分膽囊壁放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壓平,放顯微鏡下觀察。檢查膽汁時用吸管吸取膽汁,在鏡下作載玻片法檢查。
9.肌肉。剝去皮膚并目檢后,先在前、中、后等部分取一小片肌肉放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輕輕壓平,在顯微鏡下觀察,再用壓縮法檢查。
三、鏡下觀察病原體的計數方法
鏡檢時,除了解病原體的種類和對寄主的感染率(%)外,還要了解它們對寄主的感染強度,因而對每種病原體的數量要進行統計。其方法與標準是: 細菌:腸炎、爛鰓、蛀鰭、赤皮病、癤瘡等按表現的癥狀,用文字描述。
真菌:水霉、鰓霉,按照對器官的比例大小,用文字和數字說明。
原生動物:這類病原體用肉眼難于觀察到,鏡下觀察一般也不可能逐個數清,因而采用估計法以“+”來表示,“+”表示有,“++”表示多,“+++”表示很多。其中鞭毛蟲、變形蟲和孢子蟲的孢子,在高倍鏡一個視野下有1—20個蟲體記“+”號,20—5b個蟲體記;“++”號,蟲體51個以上記“+++”號,并注明是以孢子計算的。纖毛蟲、吸管蟲莊低倍鏡一個視野下有1—50個記“+”號,51—100個記“++”號,100個以上記“+++”號。小瓜蟲可按孢子蟲的標準統計。以上每—種統計數,都以任取放大同倍數的3個視野中觀察到蟲體的均值表示。
四、鏡檢須注意的事項
1.要用活的或剛死的魚檢查。由于魚的死亡,寄生蟲也會很快隨著死去,且死后往往會改變形狀或崩解腐爛,使原來所表現的癥狀無法文法辨別。
2.檢查的魚要保持濕潤。若魚體干燥,體表的寄生蟲會很快死去,癥狀也變得不明顯或無法辨認。解剖的魚體和取出的器官也不能干燥,最好用濕布或濕而潔凈的白紙蓋在上面,保持一定的濕潤狀態。
3.內臟檢查解剖時要保持器官完整。要小心的將各器官逐一取出并分開放在解剖盤或其它干凈的器皿中;對腸道、膽囊、膀胱等器官更要注意,不能有破損。
4.用過的工具要洗凈后再用。每檢查完—個器官時,要將使用過的剪刀、鑷子和吸管等工具洗干凈后,再用于另一器官的檢查。
5.對一時無法確定的病原體或病象,要保留標本。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